高质量发展表态发言范例(优推4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高质量发展表态发言范例(优推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质量发展表态发言【第一篇】
同志们,各位企业家:
这次全省制造业大会召开的时机特殊、节点关键,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的特殊时刻,在“两个高水平”建设交汇转换的关键节点,召开全省制造业大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进一步凝聚共识、提振信心、营造氛围,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为“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注入强劲动力,为“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一个大国要想强大,必须靠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首先要抓好制造业。浙江从制造业起步,以民营经济、实体经济见长,这是富民强省的奥秘所在,也是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深刻把握制造业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对制造业发展的更高要求,以更强的使命感、责任感落实好制造强国战略。
第一,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的浙江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围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制造业发展的崭新使命和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浙江是制造业大省,我国要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责无旁贷、责任重大。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经过多次深入调研,鲜明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推动浙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并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纳入“八八战略”。站在新的起点,省委提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决策部署的再推进再深化再落实,是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举措,是发挥浙江优势、服务制造强国建设的实际行动。
第二,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是顺应大变局、把握大变革、应对大事件的战略选择。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造业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竞技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内外市场开放发展、产业链联动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越来越明显,制造内容、制造形态、制造方式面临深刻变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但是仍处于关键阶段,特别是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之中。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都摆在那里,躲是躲不过去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看?怎么去应对?怎么去抢抓机遇、化危为机?我们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路坦途的。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中困难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希望并存,战胜挑战就是新机遇,克服困难就能再上新台阶,这就是辩证法。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有信心、有定力、有斗志,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越要把制造业这个“定盘星”牢牢抓住,扎扎实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苦干实干去迎接光明前景。
第三,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开启高水平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大举措。制造业是我们的本钱,是强省之基,是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的“压舱石”。2019年,我省制造业企业近55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占94%,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有94家、居全国第一,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二;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的制造业集群有70多个,产业数字化和“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制造业创造了全省一半以上的税收、1/3以上的就业,是重要的税收贡献者、就业岗位提供者、美好生活支撑者。广大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履行着经济和社会双重责任,贡献很大、功不可没。抓制造,就是抓发展、抓就业、抓民生、抓稳定。今年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谋划开启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这当中制造业至关重要,是战略基石和支撑力量。没有强大的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必须谋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篇,汇聚起更加磅礴的时代力量,形成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滚滚钱江大潮。
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关键要把握“全球先进”这个关键词。主要体现在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发展环境国际一流,体现在引领数字化变革、领跑制造方式转型,体现在开放共赢、内外联动,体现在以创新为根本、绿色为底色,体现在高端化、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韧性。主要目标是:2020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显著特征;到2025年,推动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到2035年,高水平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创新高地,基本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我们有基础、有条件、也有优势。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我省制造业发展创造了走在前列的历史性成就,但对照制造强国战略的要求,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对照“全球先进”这个关键词,还存在许多短板和差距。一是传统成本优势不再,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全面形成;二是大平台大项目支撑不足,高质量投资有待增强;三是产业层次总体不高,多数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效率较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五是产业链的安全和韧性不够,产业基础能力亟待提升。这些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的“成长的烦恼”。这些烦恼是成长中的问题、前进中的困难,只要引起重视、加以解决,制造业仍然大有可为。制造业绝不是“低效产业”,也不是“低端产业”的代名词,更不能成为“弱势产业”!
会前,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制造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对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了总体部署,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贯彻、狠抓落实。
第一,在引领数字化变革中构建浙江制造新的竞争优势。先人一步洞察把握制造业和技术变化趋势,回答好数字时代“制造什么、怎样制造”这一重大课题。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来,我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驶入“快车道”。今年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一图一码一指数”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业态新模式得以迅猛发展。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谋划打造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牵引创新发展。一要在“新设施”上抢占先机。把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摆上突出位置,率先推进5G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等规模部署,加快谋划实施数据中心、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一批引领性重大项目。先人一步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鼓励制造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打通终端市场和产业链上下游,努力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二要在“新技术”上抢占先机。打一场制造业创新突破的攻坚战。临阵磨枪不如闻鸡起舞,我们不能等到脖子被人卡住了,才想到要创新、要突破,而必须把苦功夫下在平时、做在前头。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集中力量开展攻关;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深化长三角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水平推进重大科创平台建设,特别是要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成为创新策源地。补上基础研究这块短板,继续推动国家实验室创建、省实验室布局,鼓励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制造业创新中心,全面提升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三要在“新应用”上抢占先机。突出数字赋能,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全方位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大力发展“制造+服务”新业态,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推广新型精益制造,拓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争当新制造的弄潮儿。四要在“新产业”上抢占先机。抓实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大力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抓紧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五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要力争上个大台阶。
第二,在聚力高端化发展中提升浙江制造的品质和能级。推动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制造层次、平台能级,是需要持之以恒推进的重点任务。一要来一场持续深入的质量革命。全面开展品质质量提升行动,完善政府质量奖励制度,以质量建设为突破口,突出抓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努力让浙江制造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以标准倒逼质量提升,加强标准强省建设,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国际标准、行业标准。以品牌引领质量提升,深化品牌大省建设,打响“品字标”区域公共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二要做1篇产业平台能级提升的大文章。优化省域制造业空间布局,推动先进制造业向优势区域、高能级平台、沿海新空间集中。集中力量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进一步抓实抓好开发区(园区)、产业集聚区等整合提升工作,努力形成“化学反应”“叠加效应”。三要开辟一条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的新通道。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要以此为新起点,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先进制造全过程,深化整治“低散乱”,推进行业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第三,在应对全球化变局中构建浙江制造新格局。全球产业链重构给我们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不容错失的机遇。要以全球视野、战略眼光,主动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深入推进全球精准合作。一要扩大高水平开放,完善全球化布局。浙江制造是利用全球资源、服务全球市场的全球化制造,既包含“在浙江的制造”,又包括“同浙江合作的制造”。要坚持立足浙江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充分发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和产业基础、营商环境、天下浙商等优势,既注重存量提升,又加强增量引进,大力引进高质量外资、大好高项目。在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生物工程等高精尖领域,更需要以“头部”企业、顶尖团队的引进和重大项目的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实质性突破。支持龙头企业全球布局,以跨国企业为主体,以合作园区为平台,不断拓展完善全球生产贸易网络。对企业有序走出去,我们向来是支持的,但要避免产业链大规模整体转移或集群式转移,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将研发设计、高端制造、管理总部等环节留在浙江;对走出去的企业,要一以贯之搞好服务,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时还要服务好同浙江合作的上下游企业,强化重要资源、技术、产品多元化供应和互利合作,不断扩大浙江制造“朋友圈”。二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培育数字安防、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现代纺织和服装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制造业集群,打造集群创新生态,塑造集群核心优势。按照现代产业集群理念深化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推动块状经济改造提升,高水平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分行业打造标杆县(市、区)和特色优势制造业集群。三要集中力量打造十大标志性全球化产业链。主要包括数字安防、炼化一体化与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纺织、集成电路、智能计算、网络通信、智能装备、智能家居、生物医药等,这些是我省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是需要重点发展的。要强调的是,标志性产业链不是全产业链,应当坚持在全球化分工协作中打造。每条产业链都要形成安全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性的科创平台和创新联盟、标志性的企业和集群。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强链补链项目,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第四,在深化市场化改革中书写浙江制造新传奇。浙江制造的未来如何,归根到底要靠企业来开创。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广大企业抢抓市场化机遇,创造了从小到大的发展奇迹。面向未来,仍然要坚持市场取向改革,遵循市场规律,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造力。一要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全面落实中央及省里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和外商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不以所有制论亲疏;在制定政策、开展服务等过程中,始终做到一视同仁。深化国企改革,更好发挥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服务支撑作用。用好国家赋予我省的更大用地自主权试点,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区域集中,发挥亩均效益领跑者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制造业效益整体提升。以信用为核心,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完善市场运行机制,让信用成为市场的“硬通货”。二要推动企业做强做精做久,努力打造“百年企业”。深入实施“雄鹰行动”“凤凰行动”,精准点穴式地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千方百计创造更好产业生态,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形成领军企业辈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三要大力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和人才的主体作用。出台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办法,健全企业、企业家权益司法保护机制,建立企业紧急事态应对制度,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培育造就一大批具有制造强国情怀、市场竞争本领和社会责任担当的企业家,培育造就一大批创业创新人才和新时代工匠。2019年我省引进各类人才98万余人,引进大学生增长89%,新增高技能人才15万人,杭州、宁波两地的高端人才净流入率稳居全国第一、第二位。要集成各方面政策抢人才、抢团队,要比招引大项目更给力。对有突出贡献的制造业企业和企业家、科技创新团队,要积极选树宣传,政治上给待遇、经济上给激励、社会上给荣誉。
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首先要稳住当下、稳住基本盘,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近段时间来,我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部署,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疫情形势持续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我们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与企业同命运、共患难,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追回来、造成的损失抢回来,以稳企业来稳经济稳发展,确保“两战都要赢”。
一要千方百计支持企业过好“产能恢复关”。突出产业链生态修复。完善复工复产省市县三级协同机制、跨省域产业链联动机制、清单化产业链配套机制,重点抓好龙头企业达产稳产扩产,以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沿着产业链打通堵点、排除雷点,增强协同复工复产动能。突出小微企业帮扶。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好资金紧张、供应链不畅、员工短缺等难题。继续抓好小微企业园和科创中心建设,特别是小微企业园要升级提档,把生活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加进来。把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到位,确保有序复工、安全复产。
二要千方百计支持企业过好“近期经营关”。在政策落实、政策集成、政策创新上下更大功夫。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做到该减的减到位,该免的免到位,该降的降到位,该退的退到位,该缓的缓到位,该帮的帮到位。2019年我省共为企业减负2280亿元,5年累计超过6000亿元,今年在原有力度基础上新增减负1500亿元。要全面兑现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受益面和获得感,把政策的“含金量”充分释放出来。各级财政都要研究政策,特别是把政府一般性支出减下来,统筹用于疫情防控和稳企业稳发展扶持政策,给企业更多的真金白银。做好企业减租工作,尤其是对小微企业,房产属于国有的免收两个月租金,属于各类市场主体的要鼓励减免租金。大力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大的小微企业免除利息,或者延长减息时间。深入推进融资畅通工程,重点做到“三个大幅增加”“一个降低”,即:大幅增加首贷客户数,大幅增加信用贷款,大幅增加无还本续贷余额和企业户数,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目前已有20多万家企业享受“无还本续贷”,余额超2000亿元。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要在小微企业融资中更好发挥作用。加大企业降本力度,企业用电成本要降低30亿元以上,用水、用气价格均下调10%。
三要千方百计支持企业过好“市场开拓关”。统筹抓好稳外需扩内需大文章,全力稳住内外市场基本盘,抢抓市场格局调整窗口期,积极开拓需求升级带来的新市场。一方面,要创新方式稳住外贸。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外贸政策工具,防范出口货物延期交付带来的合同违约、订单转移和品牌替代风险。帮助企业多联系客户、多接订单,充分发挥数字贸易优势,推动展会上网,举办“浙江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拓展国际市场新空间。健全境外营销网络体系,支持外贸企业建设海外浙江贸易中心和省级公共海外仓。另一方面,要全力以赴扩大消费、开拓国内市场。实施提振消费行动,做好疫后消费反弹期的促消费、拓市场工作,把被抑制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新催生的消费模式培育壮大起来。大力实施浙江制造“百网万品”拓市场行动,引导加大汽车、健康等消费,提振发展餐饮业、文化旅游业,带热制造产品销售。
四要千方百计支持企业过好“转型升级关”。加快转型升级是企业抗击风浪、行稳致远的根本之策。支持企业加快理念创新,以新思维新方式引领发展,用好疫情下产业加快变革和行业加速洗牌的重大契机。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既要注重引资引技引才,又要鼓励本地企业增资扩股,加大技改和创新投入,以投资的增量带动产业的升级。支持企业加快管理创新,推行线上办公、视频会议、远程服务,提升智能化决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支持企业加快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捕捉生命健康、应急产业、宅经济、在线消费、智慧物流等商机,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特色发展、提升发展,推动应急产业发展,拓展流量经济,挖掘新的营销“金矿”。总之,要把复工复产过程变为转型升级过程,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产品结构,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赢得先机、奠定基础。
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姿态和作为,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各方力量,埋头苦干、克难攻坚、狠抓落实,努力把宏伟蓝图加快转化为美好现实。
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一把手亲自挂帅、亲自统筹、亲自主抓。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各市县也要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形成省市县联动、各部门协同、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人大、政协要发挥重要职能作用,合力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年度绩效评价和相关工作考核,发挥好“指挥棒”作用,对考核评价先进的市县在要素保障上给予适当倾斜。
二要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构建“三服务”助力制造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系统集成服务企业的“一件事”,探索打造基于大数据的“企业码”或“服务码”。坚持发展重点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打造机关作风最优省,以高水平的政务服务推进高质量的制造业发展。确保工业用地总量稳中有升,鼓励工业用地“提容增效”,制造业企业可以按规定在厂区内建设适量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完善企业治污正向激励机制,对环境意识强、治污水平高的企业在环保监管服务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
三要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大力弘扬制造文化,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广泛宣传坚守实业、创造辉煌的优秀企业,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让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家和劳动者感到光荣,让从事制造成为受人尊重的好职业,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崇尚实体经济、崇尚创新、支持制造业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人生难得几回遇,非常之时要下非常之功。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扛起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加油干,不负韶华再出发,为建设制造强国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高质量发展表态发言【第二篇】
邗*区是扬州的主城板块,因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而得名。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和省市决策部署,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等称号,2017年在“*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区”中列第26位。我们感到,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需要认真解答好四个问题:
一是“时代之问”:面对价值多元、利益多样的新形势,如何以先进文化“塑造城、引领人”,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去年我们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好人馆”,用百名身边典型的凡人善举教育和感染群众,短短两个月就吸引了近万人参观,刮起了好人文化“旋风”。这启示我们,把牢意识形态主动权、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既要旗帜鲜明,更要润物无声。近年来,我们围绕“让文化无处不在”的目标,一方面立足半城半乡的区域格局,初步形成现代都市-特*小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的文化布局,努力建设大气精致兼具、文化风情浓郁的品质之城;另一方面积极构建以“十佳勤廉标兵”“十大道德模范”“最美职工”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荣誉体系,全国百佳志愿服务组织“红马*”义工队、*好人“邗*团队”成为大爱扬州的靓丽风景,如今干部勤政廉政、企业创新创业、百姓向善向美在邗*蔚然成风。
二是“百姓之问”:面对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如何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两年前我到扬州高新区走访时,有企业反映园区缺文体设施、职工活动没处去,我们决定拿出“寸土寸金”的核心地块,高标准建设职工文化驿站,打造了集开放式“书咖”、影视健身、关爱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如今这里成了园区职工业余活动的首选之地。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努力方向,既要舍得用“真金白银”大投入,增强百姓获得感,也要主动接受群众“点菜”,赢得百姓“点赞”。近年来,我们围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建好“一园、一房、一圈”:“一园”就是拿出城市最金贵、距离老百姓最近的好地块,建设体育休闲公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一房”就是均衡布点城市书房,使之成为书香邗城的“标配”;“一圈”就是构建“10分钟文化圈”,实现了区镇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和“五有”文化广场全覆盖。此外,我们还精心组织瓜洲音乐节、阮元读书节、张若虚诗歌节等品牌活动,把文化大餐“打包”送到百姓身边,让群众“文起来、动起来、乐起来”。
三是“发展之问”:面对经济新常态,如何以文化产业为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经济新增极?我区沿湖村曾是邵伯湖岸边穷得叮当响的“渔花子村”,这几年通过深挖“渔”文化,培育独具特*的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了强村富民的“聚宝盆”,如今已成为“全国最美渔村”,大多数渔民年收入超过10万元。我们认为,在大众消费升级的时代,文化产业就是新引擎,要用好用活文化资源,做足“文化+”文章,在创造作品、塑造精品、打造名品的基础上,催生新业态、形成新动能。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博会展、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构建了以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为龙头,扬子津科教园、互联网产业园、甘泉影视基地等特*园区为支撑的“一核多点”格局。毛绒玩具、琴筝产业是邗*的传统特*产业,但由于缺乏原创*研发设计,高端市场竞争力不强,为此我们大力实施“文化+传统产业”行动,连续多年开展全国*创意设计大赛,推动创意人才向邗*集聚、设计成果在邗*转化,并全力建设全省首家毛绒玩具特*小镇和扬州琴筝文化产业园,通过植入文化“芯”、融入创意“魂”,推动传统产业驶入转型升级“快车道”。
四是“责任之问”:作为古扬州发祥地,如何以敬畏历史的态度,留住乡愁记忆、传承城市文脉?我们深知,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既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负责。近年来,我们大力传承扬州文化和邗文化,建成了“邗文化”博物馆、打造了“春*花月夜”文化标识,在隋炀帝墓原址建成考古遗址公园,为扬州增添了一座历史文化地标。我们主动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完整保存古邗沟这一大运河源头“活标本”,结合*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和“263”行动,在完成沿岸船厂搬迁的基础上,利用部分废弃厂房建设船舶漕运博物馆,留住运河文化记忆。历史文化既要保护传承好,也要科学利用好,发挥其最大价值。我们依托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积淀,以全域旅游为目标,有序推进瓜洲古镇开发,加快北湖国家湿地公园创建,致力建设长三角文化体验和旅游度假目的地,全力助推扬州打造“世界*一年四季都向往的城市”。
高质量发展表态发言【第三篇】
接续奋斗,创造更多“沧桑巨变”
奋进现代化,跑赢新赛程。新的一年,南通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省委赋予南通“高起点、大手笔建好江苏开放门户,融入苏南、拥抱大海,实现更多的‘天堑变通途’,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的使命要求,落实省两会部署安排,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发展速度上争先进位、在发展质量上扛旗夺杯、在贡献份额上追赶超越,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奋力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
构建创新“大生态”。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沿江科创带,积极营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以科技赋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挥重大产业项目牵引作用,确保中天绿色精品钢、恒科新材料三期等千亿级、百亿级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大力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打造开放“新门户”。举全市之力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确保吕四起步港区年内建成运营,通州湾主体港区全面开建,逐步实现铁路连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推动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等重大战略工程建设,加快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迈进,建好江苏开放门户。
加快跨江“一体化”。深入落实苏通、锡通跨江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建强产业协作联盟,打造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跨江融合样板,深化与上海重大项目、城市核心功能协同、公共服务共享等合作,全面加快跨江融合步伐。
塑造城市“高颜值”。坚持沿江、沿海、沿河“三沿”联动,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布局,以十大生态示范段建设为引领,加快建设全线贯通的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打造美丽江苏南通样板。
提升居民“幸福感”。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加快全市域高质量教育均衡化。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工作,持续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
高质量发展表态发言【第四篇】
xx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冲锋的号角。迁安市立即行动、迅速落实,全面对标对表“十项重点工作”,于2月24日召开了动员大会,全力加快转型步伐,勇当xx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一、在产业转型上当先锋。牢牢把握钢铁产业这一重中之重,坚决做好“降总量、延链条、增附加值、创品牌”4篇文章,加快实施xx基地、xx等重点项目,力争新增高端钢材产能xx万吨,推进钢铁大市向钢铁强市转变,有效壮大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产业集群。高质高速培育新兴产业,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确保xx等项目年内竣工,确保xx等15个项目早日落户,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全力推动旅游业率先突破,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高起点、高品质推进滦河开发,留精彩不留遗憾,扎实推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搬迁、东方文旅城等龙头项目,确保投资15亿元的.中唐·天元谷尽早运营,让游客走进迁安享受文明、品味文化;全面做活“体育+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等新业态,确保“迁安游”越来越红火。
二、在项目建设上作表率。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精准对接京津,广泛开展以商招商、协会招商等活动,办好“xx”暨经贸洽谈会,力争投资xx亿元的中再生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迁安。紧盯总投资xx亿元的xx个重点项目,确保投资xx亿元的文创共享产业园等项目开花结果,坚决打赢项目建设大会战。
三、在绿色发展上当标杆。牢固树立“抓环保就是讲政治、就是抓民生、就是抓转型升级”的理念,严格落实“清、准、高、快、狠”要求,铁腕治污、精准治霾,确保年内平均浓度下降xx%,为xx“退十”作出迁安贡献。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制定三年治理规划,年内完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xx亩。加快推进森林小镇、森林村庄建设,新营造林木xx万亩以上,努力打造xx绿色发展的生态示范区。
四、在打造“四最”品牌上作示范。围绕“放得彻底、管得科学、服务贴心”,推行市直单位权力清单制度,深化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积极创建政务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认真落实“凤凰英才”计划,强化本土企业家和“创二代”培训,力争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300家以上。
总之,我们一定挑大梁、担重任、奋勇争先,为xx早日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两个率先”作出迁安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新兴领域党建交流发言精彩4篇
下一篇:学校运动会运动员代表宣誓词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