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2023年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2年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一篇】

黄大年祖国至上、忠于人民的炽热情怀,他创新创造、赶超一流的可贵担当,他以德施教、甘为人梯的高尚风范,他无私忘我、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让社会各界为之动容、为之鼓舞、为之敬仰。

他是一个具有极其强烈的报国理想和报国冲动的人,他恨不得国家在军工、在一些敏感的战略学科昼夜间就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我都能够很深刻地感受到他这种迫切的心情,他是我所见过的对国家科学事业、对国家繁荣富强最衷心的科学家。

作为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教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争分夺秒,抢占技术高地。他将身躯铺架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道路上,是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科技报国的典范。

黄老师始终精心守护着矢志报国的纯粹之情,把个人的生命和所热爱的科研事业、所热爱的吉大母校、所热爱的中华故土紧密相连,他的至诚至爱之心、至纯至粹之情令人钦佩。我为国家有这样的老师感到骄傲和振奋。

大年所做的一切都永远不会被忘记,他的理想和精神,包括他已经开创的事业都会后继有人。在大年精神的激励之下,我一定要努力工作,把最好的青春献给党和人民,把毕生所学都教授给我的学生。

黄大年为祖国奉献终生的炽热情怀,像一颗种子,播撒在无数人身边;他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像一把火炬,传递在科研工作者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他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的高尚情操,像一支蜡烛,照亮了青年学子的心。他一生的追求,将是我们所有人毕生的夙愿。要以他的精神为鞭策,努力学习,学习党的知识,钻研业务,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黄大年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对祖国的忠诚与感恩是他精神价值的核心。这种使命与担当精神和拳拳爱国之情将激励和鼓舞更多人砥砺前行。作为高校教师,我要将他的精神传播出去,引领更多青年学子,也要学习大年教授的为师风范,不但授之以道,育之以德,还要甘为人梯,爱生如子,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黄大年的先进事迹宛若一部有血有肉且酣畅淋漓的教科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爱国之情,每1篇都抒发了强国之志,每一章都印证了报国之行。作为高校老师,我要号召全校学生向黄大年同志学习,传承其澎湃的爱国情感,赓续其坚定的理想信念。

2022年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二篇】

近日,一条“政府号召要响应,不走亲,不访友,不在外面到处走,防范主要靠自己,出门必须戴口罩,人多别去凑热闹……”的苗语版且配有汉语注释的防疫宣传抖音短视频刷爆了云南禄丰人民的朋友圈。视频中,一位苗族党员身穿民族服装,以极具地方口音辨识度的苗族语言对防疫知识进行宣传。

类似的宣传在禄丰还有很多,朋友圈里、工作群中,随处可见一些带着“土味”的防疫宣传视频和信息。每天清晨叫醒村民的是活动场所大喇叭的“土味”广播,既有各级部署要求,又有防疫知识,还有彝语或是苗语版的“独家防疫宣传”。

线上宣传聚人气,硬核喊话有力度。用活用好综合服务平台短信群发功能、“云岭先锋”手机APP通知功能,多形式、全覆盖向党员群众及时推送中央和省州县党委有关决策部署以及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带头规范防控行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县各级党组织利用云岭先锋综合服务平台推送疫情防控权威信息62033条,把疫情信息、防治办法在第一时间送达广大党员群众。同时,组织发动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利用“互联网+党建”平台资源,将多样“土味”疫情宣传信息隔空传达至每一位党员群众。

线下宣传接地气,全民参与有温度。采用发放宣传册、喇叭喊话、拉警示横幅、贴自制标语、广设“卡点”等“土办法”,认真落实党员“双报到”工作机制,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村组开展疫情防控宣传,累计发放《禄丰县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倡议书》《禄丰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通告》、温馨提示、宣传折页等30余万份,粘贴自制宣传标语13466份。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场所的大喇叭将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和疫情防控科普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言、顺口溜等形式进行广泛播放,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双语”广播、选派少数民族干部进村入户宣传等形式抓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疫情防控的良好氛围,确保全覆盖、无死角。截至目前,利用“大喇叭”等宣传疫情防控政策知识120条,累计时长12559小时。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禄丰县采取线上、线下,多方位、全覆盖宣传的方式,发动全县1116个基层党组织13987名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防疫宣传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土味”宣传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很接地气,在疫情阻击战场上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防疫墙”。

2022年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三篇】

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创造了世界集装箱码头行业一个又一个奇迹。创造青岛港奇迹的,正是“连钢创新团队”。

拉开国内建设全自动化码头序幕

“”“”“”……

屏幕上的数字不断跳动,20时20分,数字定格在“”!

有人欢呼雀跃,有人热泪盈眶,紧紧相拥。

桥吊单机效率达到每小时自然箱,创世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商业运营首船作业最高效率——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诞生了。

“开局很难!”“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港口集团高级别专家张连钢娓娓道来,2013年中国在世界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占据七席,却没有一座自动化码头。

如何紧跟步伐,转型升级?25人组成的“连钢创新团队”率先拉开国内建设全自动化码头的序幕,张连钢受命担任组长。

中国有能力搞自动化码头?外界一片质疑。立项后,张连钢率团队出国“取经”,无奈国外同行“连捂带盖”,“连钢创新团队”四处碰壁,收获甚微。

返程路上,张连钢闷了一路,立志要建设中国自己的全自动化码头!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项目组成员如饥似渴补知识,通宵达旦连轴转。写了上万字的考察报告,开了上千次的分析论证会。研究、争论、试验、修改……

徐永宁,码头数据中心建设调试的顶梁柱。项目关键期,妻子却罹患癌症。天尚未亮,他送妻子去医院化疗;白天,他一头扎进调试工作;晚上,他奔赴医院陪床。一米八的汉子,满眼血丝,瘦骨嶙峋,硬是没耽误半点工作。

“她还是走了。”徐永宁拭干眼泪,全身心扑在项目上。

2017年5月11日,一期投产成功。那天,徐永宁望着屏幕上的数字,偷偷背过身子,哭得像个孩子。

“每一个脱颖而出的楷模,一定是把个人奋斗融入滚滚的时代洪流,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副书记王新泽说。

不断刷新自动化码头作业的世界纪录

2018年3月13日,英国伦敦,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现场。

NAVIS码头系统总裁斯科特走上颁奖台:“获得‘自动化码头最佳效率奖’的是——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

过去,他们从未邀请过亚洲港口;现在,中国不仅参加了,还以主报告人的身份登场。“连钢创新团队”何以让世界刮目相看?

“ECS设备控制系统相当于指挥设备高效运转的小脑。但这项技术被一家外国公司垄断。”张连钢说,“我们做了一个决定——摆脱掣肘,与设备制造方上海振华联手攻关!”

ECS研发路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我们对ECS研发进行阶段评估后,发现功能达不到需求。”项目组成员杨杰敏叹了口气,“码头几十亿元的投资,可能就转不起来。”

“采用非常规手段,彻底打破原来的思路!”杨杰敏带领攻关小组重新上阵,在上海长兴岛闭关3个多月。2016年8月26日,曙光终于到来:6辆自动导引车组成车队,在模拟仿真平台和码头现场同步开展系统实测,全部流畅运转。

“我们一直在完善码头系统功能和作业流程,提升作业效率。”团队成员李波介绍,为压缩桥吊作业循环时间,在抓放货箱两个环节,他们又细分出十几个环节,“要一秒一秒地细抠。”

创新为核,一张张耀眼的成绩单来说话。

——2017年12月3日,在“以星芝加哥”轮作业中,“连钢创新团队”一举创出单机效率每小时自然箱的新纪录,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单机效率全面超越人工码头。

——2020年12月17日,第六次刷新世界纪录,在“德翔普南”轮作业中,桥吊单机作业效率达到每小时自然箱,超越今年4月份创造的每小时自然箱的成绩。

抢占新一轮智慧码头建设制高点

2018年3月8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建设海洋强省,山东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2018年8月,“连钢创新团队”吹响了二期建设的号角。这一次,“连钢创新团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向真正的智能化,抢占新一轮智慧码头建设制高点。

如何抢占?从省情出发。山东是富氢大省,但缺乏有效利用,氢气作为副产品白白浪费;5G技术,未来自动化行业竞争的新蓝海。跳出传统路子,“连钢创新团队”作出大胆尝试:“氢+5G”,成为二期项目主攻方向。

“联合攻关、集成创新!华为、中国联通、航天科技……‘新朋友’陆续加入,团结一心,誓将自动化码头的上下游供应链条留在民族企业!”他们底气十足。

“工业互联网协议总是间断失效,视频信号时断时续,16毫秒延时的确会对生产造成作业隐患。”徐永宁回忆。

试验,修改;再试验,再修改……2018年11月,“连钢创新团队”再攀高峰,成功实现在5G网络下岸桥自动抓取和运输集装箱及高清视频数据回传的全场景应用。

“这不再是传统的‘大块头’。”张连钢指向码头上的自动化轨道吊,“我们以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组为动力,为设备‘瘦身’,降低了设备结构复杂度、设备维保量和维修费用,而且发电效率高。”

短短18个月,2019年11月28日,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诞生了。“这次,我们推出了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6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张连钢脸上洋溢着自豪。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连钢创新团队”赢得了这样的评价:“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作为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为世界5G应用奠定了基石!”

站在码头,安静如常。桥吊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一个个集装箱起起落落。远方,“中国智造”旗帜高高飘扬。

快评:不服输的狠劲最可贵

岳珞山

“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请他们干就是等死,自己干是拼死。等死肯定死,拼死还有一线生机”……走近“连钢创新团队”,他们说过的狠话令人印象深刻。

狠话背后,是一股不服输的狠劲。

正因为这股狠劲,这支团队用铁一样的事实来驳斥外界的质疑——中国人,能自己建全自动化码头!

正因为这股狠劲,这支团队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牢牢抓在手中,向世界贡献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高效率、零排放、更安全的自动化码头“中国方案”。

正因为这股狠劲,在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屡获殊荣、不断刷新世界纪录之后,这支团队依然没有停止创新的步伐。

“对自己狠一点,事业就能前进些。”回味他们的话语,有股力量在内心澎湃生长。

2022年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四篇】

肖之东所从事的机要工作很平凡,用同行的话说就是“平凡到枯燥”,始终与密码、电报和数字打交道,成果又似乎看不见摸不着。

“选择机要,就意味着选择了忠诚和奉献”。云南省公安厅警令部办公室机要科原科长肖之东,自1990年从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来到省公安厅机要科工作后,将有限的生命全部投入到无限的公安事业中,用坚守和奉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坚贞、一名人民警察的坚韧执着,先后获评“全国党政系统机要密码工作先进工作者”、云南省第二十一届先进工作者,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18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

云南地处边疆,边境线长达4000余公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作为党和国家“命门”、“命脉”的机要岗位,守护的是生命线、保障线、指挥线,肖之东在机要战线的“大事记”里从不缺席——他走遍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的公安机要部门走访调研、实地研判,在基层一线磨砺中成长为一名精通机要工作的“土专家”;他恪守“密码第一位,生命第二位”,安全传递了数十万份信息资料,做到“零事故”、“零差错”,为机要战线组织培训了1000余名骨干力量,有力推进了机要工作的深入发展;他在每一起重大案事件都义无反顾、冲锋在前,1999年“中国昆明世博会”安保、2011年“湄公河案件”侦办、2014年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处置……2020年7月14日,肖之东因肺癌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3岁。

忠诚,是公安队伍代代传承的基因;担当,是公安民警永恒不变的品质。肖之东把对公安事业的满腔热爱化作赤胆忠心,以热血浇灌的忠诚信念、使命必达的担当精神、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投入到机要工作之中,用生命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我们要向肖之东同志学习,面对险境敢于冲锋在前、面对困境敢于迎难而上,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坚决完成好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学习肖之东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怀揣初心,一个岗位一干就是30年,他无怨无悔。密码、电报、数字,平凡枯燥中走出不一样的精彩,他用满腔忠诚书写硕硕战果。他就是一直默默奋战在公安战线的“机要先锋”---云南省公安厅警令部办公室机要科原科长肖之东。

2019年8月,肖之东在单位组织体检时,不幸被查出患有肺癌。在与病魔顽强抗争的时间里,他时时牵挂着工作,强忍疼痛边治疗边和同事并肩战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2020年7月14日,肖之东带着对公安事业、对战友和家人的无限眷恋离开了他最挚爱的公安工作,生命的钟摆永远停留在53岁。

学习肖之东同志先进事迹,既是“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为激励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细致、精致、极致”的工作作风上的一堂“复习课”。通过认真聆听、深刻感悟,被他身上所拥有的开拓进取、积极拼搏的昂扬斗志和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聆听之后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我们要以肖之东同志为榜样,从肖之东同志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把学习先进转化为实际行动,在自身岗位上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和使命,以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笃定前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添砖加瓦,坚持和坚决地做到从警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22年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五篇】

从张桂梅老师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她是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她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们要以学习先进典型为标杆,对照党章、准则、条例查找差距、检视剖析好自身存在问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20多年来,张桂梅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秉持为民情怀,保持着铸魂育人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 的诺言。

1975年12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在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1996年,丈夫去世后不久,张桂梅放弃了在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从此,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山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越走越偏,越走越苦。来到华坪后,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没人喜欢艰苦,张桂梅也一样,但她却选择了艰苦,她说:“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越发感受到做好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工作的重要。

69 9735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