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学生读后感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共产党宣言》学生读后感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共产党宣言》学生读后感1

虽然自己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已经有几年时间了,也参加过不少班级组织的团日活动,但对于共青团甚至是共产党的了解还是相当的肤浅。以一名团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可能是不及格吧,说起来自己也是挺惭愧的。这学期有一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课程作业是读《共产党宣言》并写下自己的感想。于是乎,我才有了动力去阅读这类型的书籍,并借此机会来深入了解共产党。

《共产党宣言》篇幅不长,区区1万多字60多页。藏身于图书馆的一个角落,享受着清凉的空调,品着清茶,在窗外阳光的沐浴下,游走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中,一个下午的时间,《共产党宣言》已经在脑海里完成了录入,再次细细回味,已有错综交集的思绪在萦绕,有感欲发。

《共产党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全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

刚开始读《共产党宣言》的时候,我就发现整本书一共有7版序言,但是在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并没有附上序言,这7版序言都是后面印刷的版本上才附上的。这和我平时所读的新书上都带有序言有点不一样,直觉告诉我这里面肯定有一些故事值得探究。于似乎我在网上查找了相关的资料,终于弄清了大概情况。原来作者认为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到1872年来看是有过时却不是全然过时的地方,而每一版的序言都是对从前一版到后一版的现实背景的一种交代。这种交代对于后人正确解读《共产党宣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读罢《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就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很难想象,一部充满理论与实践思想的纲领性文件竟以文学色彩浓厚的一句话作为开头,而文中的排比句式“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读来更是荡气回肠。也许这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明之处。充满感情、激情的文章,再加上透彻的理性思考与分析,才更能让人产生共鸣,才会有全世界那么多马克思主义的执著追求者,而马克思主义才成为最伟大的思想之一。

除了文学色彩浓厚语言风格之外,书中也有描写出彩的部分,其中有一段文字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摘抄如下:

“资产阶级的婚姻实际上是公妻制。人们至多只能责备共产党人,说他们想用正式的、公开的公妻制来代替伪善地掩蔽着的公妻制。其实,不言而喻,随着现在的生产关系的消灭,从这种关系中产生的公妻制,即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卖淫,也就消失了。”

读到这一段我当时就震住了,马克思的思想确实是天马行空。结合前面论述到的,马克思的意思似乎是要反对一切现存的家庭关系,包括夫妻、父母关系。但不论如何,这段关于“公妻制”的反驳,不可谓不惊世骇俗。结合自己的阅历,我认为这段文字应该这样来理解: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卖淫正是“公妻制”的一种体现,或者就是“共妻制”。对于这种丑陋的制度,马克思认为要消灭它,必须建立新的家庭关系。这种新的家庭关系,是不以婚姻为基础的,也就是说消灭了传统的夫妻关系而变成纯粹的两性私人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从原来的父母教育孩子中解脱出来,由社会负责孩子的教育,孩子不再需要依赖父母。

《共产党宣言》更令我震撼之处就是,书中所描绘的一些场景,竟然在当今中国的社会中成为了现实,让人触目惊心。有“撕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浸透商品交换逻辑的家庭关系;有诗人学者医生律师等所谓专业知识分子在资本及其代言人的雇佣下的奴化作态;有资本裹挟之下伴随着隆隆推土机声的大规模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农村人口前所未有的历史大迁徙——这种胜景在每年春运时分的火车站人潮中可以领略;当然也还有今天广泛讨论的作为现代性话语重要组成部分或者延伸的所谓“全球化”:即强势资本借技术发展不断突破民族-国家疆界的全球性扩张,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所有层面引发重构性影响的各种现象。这也是《共产党宣言》中曾予具体描写的现代性之普遍性追求: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你看欧盟、看G20,还有人设想未来的全球帝国。

《共产党宣言》一书的伟大,并不是两三句话能够阐明的。这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最大感触。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值得我们再三体会、反复重读。

《共产党宣言》学生读后感2

《共产党宣言》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的各个民族当中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是因为其理论表述上的严谨性与科学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一般规律,其理论的逻辑性与说服力都是无与伦比的。《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科学地评价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意义和它的内在矛盾,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全盘否定资本主义的进步意义,而且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但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在发展的同时,却首先生产出了它自身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并为共产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创造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条件。当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强大到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不能适应的地步,并且受到了它的阻碍,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就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创造的财富了,这个时候,它本身必然会被更高级的所有制关系——共产主义所代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证这一理论的时候所运用的基本原理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所以说《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檄文,明确提出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在破除一切对过去的迷信以前,是不能开始实现自己的任务的”。在马克思看来,传统的力量是非常顽固的,不仅反动派常常抬出亡灵来欺骗人民,人民群众也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只有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即私有制以及相应的私有制观念实行彻底决裂,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革命。

“传统的观念”是指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并为之服务的社会意识,是与“过去各个世纪”的私有制相适应的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各个世纪的社会意识”,不只是指旧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所谓“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就是指要废除剥削阶级的私有观念,彻底改变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用共产主义思想宣传和教育群众。这实际上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要求。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是共产主义革命的奋斗目标,也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统一体。

《共产党宣言》学生读后感3

为了适应欧洲工人运动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改造了正义者同盟,创建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宣言》正是他们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阐明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无产阶级只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使自己乃至使整个人类获得解放。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古老的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前,所有的探索都失败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以《宣言》为代表著作的马克思主义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才终于在迷雾中看到了引领前行的亮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宣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由于一大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在《宣言》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因而他们在创立中国共产党时,自然就把《宣言》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长时期的艰苦探索,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正确的革命理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他们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跃。

同纲领规定的奋斗目标相适应,党的一大要求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首先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对开展工人运动的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作了具体的规定。大会决定,在反对军阀、官僚的斗争中,在争取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采取独立的政策以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难看出,一大党纲就是《宣言》思想的具体化。

根据革命斗争需要,党的二大又把党的奋斗目标分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就是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最低纲领就是要完成当时所处阶段历史赋予的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90多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其最低纲领虽然进行了多次调整,但是广大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如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不敢稍忘,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如磐石。

《共产党宣言》学生读后感4

今年初,我重温《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越发深切地感受到,当年马克思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改造世界的思想,更是一种对崇高理想的召唤、对心中美好生活画卷的向往。这种理想、这种向往,不随岁月流逝,不随时空变幻,如烈日的炫目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蕴含的斗争精神,为我们奋进强军征程提供了巨大动力。《宣言》开篇即体现这种斗争精神:面对旧势力所称“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宣言》回应“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彰显出革命者勇于直面现实、敢于斗争的勇气。这种斗争精神贯穿《宣言》始终,即使时隔多年再读,仍然让人感到热血澎湃。《宣言》字里行间所展示的这种精神力量,我们应当充分汲取和发扬,增强应对风险挑战的斗争勇气,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宣言》给人以创新的力量。《宣言》指出“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历史条件为转移”,而《宣言》本身,从主旨到具体内容,都体现出与时俱进、开放发展的理念。可以说,《宣言》本身就是在实践中发展的理论创新创造,其所示范的全球化视野和开放性思维,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具有重要指导借鉴意义。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尤其需要创新精神。因为战争不会重复,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相同的战争。因而,我们应当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破除和平积弊,着眼备战打仗,勇于创新突破,抓住现在、赢得未来。

《宣言》通篇都体现结合实际、指导实践的意图,其所描绘的展望与蓝图,都是针对清除当时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弊端所提出的,如“最先进的国家剥夺地产,地租用于国家支出、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等十项具体变革措施,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由此想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与中国国情、发展阶段的实际相结合,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坚持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质,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不竭源泉。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应当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各项工作。

69 7298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