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专题党课: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年9月7日,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再次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4年1月31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全面系统阐释了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研究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战略任务。

一、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主导的生产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历史起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不是总量矛盾,而是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矛盾实质是质量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质量不高的发展。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要重点解决发展质量问题,通过质量提升实现数量的有效增长。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不充分问题,不充分问题包括创新驱动不充分导致的创新能力不强,原创成果缺乏,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创新不足,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产学研协同发展不充分。开放不充分导致的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和全球产业发展中处于低端,参与国际规则、标准制定的能力还不强。对不充分问题的解决途径就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质量版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中国经济要从数量发展版转变为质量发展版,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质量升级版[3]。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45年的发展,人均收入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同时过去快速增长阶段积累的矛盾逐渐暴露,以追求速度为要求的发展路径、发展机制和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这种中国式现代化方式由于创新能力不足,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初始条件和资源禀赋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从人口增长来看,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退,人口结构的新变化,驱动经济规模扩张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丧失,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人力成本不断上升,造成了对长期中国式现代化的约束。从自然资源供给来看,进入中国式现代化新阶段,环境污染和资源稀缺性加强,自然资源构成了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硬约束。同时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需和投资拉动,造成资源过度耗费、环境严重污染和能源短缺,这种发展方式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提高国际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由数量型高速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数量型中国式现代化版的基础上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质量升级版。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转型的必然要求。依据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现代化是有阶段的,由于不同现代化阶段的资源禀赋条件不同,因此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现代化目标、发展任务和发展方式都不同,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要求。同时按照发展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在现代化的低级阶段一般追求数量发展,进入到高收入阶段就需要追求现代化质量。在低收入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从贫困走向富裕,这时候中国式现代化以追赶战略为导向,集中全部的资源,以数量型发展为目标努力实现从贫困走向富裕。进入高级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就要转向实现现代化。实现现代化的内容包括人的现代化、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经济结构现代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现代化。因此,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实现我国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转向现代化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支撑新时代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不仅涉及到经济的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新时代现代化战略的顺利进行。总的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与过去生产力发展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是建立在高质量基础上,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通过创新驱动,使经济结构在许多领域实现转型升级。

二、准确把握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

现代化的本质是生产力的跃迁,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这个物质技术基础主要就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创新,以新产业为主导,以产业升级为方向。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是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战略重点包括以下方面。

(一)建立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出发:一是构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增长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高制造行业的共性技术服务,以科技为支撑,提升投入产出比,构建高质量的增长体系。二是构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从经济智能化、产业绿色化、发展高端化出发,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进步和现代服务业的系统优化,最终实现产业体系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集约型增长转化。加快制造业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实现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三是构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业态模式体系。应立足于生产和生活消费升级的需要,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同时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业态要求我们具有公平、统一开放的市场,即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的有效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培育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的现代化新动能。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中国式现代化动力从传统增长动能转向新的增长动能。一是推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质量变革。全面提升企业素质和产品质量,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阶段,必须高度重视经济质量,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强化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标准,推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升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二是推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效率变革。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来源于高效率,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才能以较少的生产要素投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同时效率变革可以通过促进优质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配置集聚,从而带动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激发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三是推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变革。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旧动力的作用在递减。因此必须推进动力变革,培育新动能,实现新旧动力的接续转换。新动能的培育在于供给侧“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供给侧的制度变革要求在宏观政策层面简政放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三)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供给体系质量的提高。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要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作为改革的聚焦点,同时优质的供给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之一,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从供给侧发力,提升供给的水平,将通过要素质量及其配置效率的提升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要素质量及其配置效率得到了提升,要素报酬率才会提高,高端要素的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供给体系的质量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质量才会提高。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整个供给体系都要有活力与有质量,因此要从供给侧发力提高要素供给的质量。一是劳动力供给质量的提升。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也是动力变革的核心力量,因此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时我们应以提升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基点,推动资本劳动比上升,推动劳动生产率稳步上升[6]。建立激励措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二是注重供给主体的质量。应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努力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从而在关键的制造领域和行业中保持全球领先的综合实力与行业影响力。三是重视金融供给的质量。要坚决防范和化解新形势下的金融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防止单体局部风险演化为系统性全局风险。

 

69 3169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