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党课: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这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重点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并且从党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等不同角度对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重要意义和现实要求进行了详细阐释。因此,深刻理解斗争精神的内涵特征,充分把握其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对于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防范化解国内外重大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体会,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重斗争: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的价值意蕴

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是基于我们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所做出的科学判断,也是对全党领导干部发出的郑重告诫。在重大风险与外部环境多重叠加的执政环境下,领导干部必须提高经受考验、应对风险、迎接挑战的本领能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握好“两个大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斗罢艰险又出发”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环顾国际环境,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关系深刻变化、国际关系格局深度调整,全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安全风险隐患日益凸显,“黑天鹅”“灰犀牛”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多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我们党执政所面临的国际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随着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受到国际各方面关注与重视的同时,也遭遇到来自国际多种力量的封锁、遏制和打压,各种唱衰中国的舆论不绝于耳,各类阻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图谋从未中断。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准确把握世界大势、精准研判国际形势,时刻高度警惕和有效防范一切危害国家核心利益、人民根本利益的隐性和显性风险挑战,不遗余力地拿起斗争武器,锐意进取、迎难而上。

展望国内环境,我们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各种不期而至和意想不到的风险挑战也越来越复杂。领导干部绝不能沾沾自喜,也绝不能犹豫徘徊。我们党在应对各种内政外交国防重大风险挑战的百年历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风险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党的领导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但由于受到思维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制约,有些领导干部存在着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各种问题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风险意识不足、风险治理能力不强等问题,加之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增加了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应对重大考验的难度。因此,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重大风险,领导干部“决不能丢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必须准确把握不同风险的特点,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分类施策,以永不懈怠的斗争姿态和高超扎实的斗争本领解难题、防风险。

二、知斗争:斗争精神的内涵特质

从广义上来说,“斗争”是指为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化解各种风险挑战而进行的创造性社会实践。作为一种特质文化,斗争精神是在这种实践中所呈现出的精神风貌,是我们党不惧失败、愈挫愈奋、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系统总结归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斗争史会发现,斗争精神绝不是抽象的口号,其内在蕴含着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积极有为的担当风貌和敢于突破的革命勇气。

(一)斗争精神是一种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

“奋斗”和“斗争”有区别也有联系,它们都具有“抗争性”“激励性”的含义,是人类改造自然、超越自我、发展社会的动力,展现出不服输、不怕输的品质和克服障碍、勇往直前的状态。可以说,奋斗姿态是斗争精神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如果只强调斗争、不强调奋斗,斗争精神就无法落到实处。因此,在我们党的百年斗争实践中,始终提醒领导干部要永葆不懈奋斗、持续奋斗、永久奋斗的精神。拥有怎样的精神状态与奋斗姿态,决定着会取得怎样的结果与未来。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邓小平同志以“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的话语告诫全党;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胡锦涛同志也提出:“只有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坚韧不拔、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才能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明确指出:“要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这些都充分证明,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是领导干部发扬斗争精神的应有之义。

诚然,我们现在所强调的“斗争”,“绝非庸俗哲学意义上的不同人或不同群体、组织之间为了争夺各自利益而进行的争斗或争夺”,也并非通过空喊口号、排除异己来争口气、争私利,而是指“社会中的先进阶级或组织为了实现社会中最大多数成员的最大范围的共同利益而进行的积极活动”。这就科学回答了“何为斗争”的理论问题,其本质就是认识、剖析、解决矛盾冲突,到有困难、有问题的地方去工作、去斗争,促进事物向好向上向前发展的过程。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应变局、平风波、化危机的过程中,斗争意志不断增强、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成功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领导干部更要以敢于直面矛盾的奋斗姿态、以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继续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二)斗争精神是一种积极有为的担当风貌

共产党人面对矛盾冲突、艰难险阻是否敢于斗争,实质上就是能否担当的问题。进一步说,斗争精神展现的是强烈的政治担当、组织担当、责任担当和使命担当,这些都是担当实干的重要表现形式,而担当实干体现的正是鲜明的斗争意志和顽强的斗争姿态,展现出较真碰硬、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是斗争精神的核心要义和重要向度。总体而言,斗争精神折射出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担当。从毛泽东同志号召“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到邓小平同志强调“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这一切都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主动作为的担当。回顾历史,长征路上,因为有大无畏的担当精神,才有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伟大壮举;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为有敢于“亮剑”的担当精神,才有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威风和志气;改革开放时期,因为有敢闯敢试的担当精神,才开辟了新天地。当前,我们党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继续以积极进取、担当实干的斗争精神去推动去解决。

当前,部分领导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积极性不高,具体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遇到问题惊慌失措、遇见斗争直打摆子,主要原因就在于其革命意志衰退、担当意识淡薄,甘于当“太平官”“甩手掌柜”。然而,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若是缺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不担当、不作为,则注定干不成事甚至可能会贻误大事。因此,党员干部无论处于何种岗位、担任何种职务,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以担当作为的自觉和胆魄,迈开斗争的“小碎步”、走出斗争的“大跨步”,既做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面对矛盾危机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失误挑战敢于承担责任,才能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三)斗争精神是一种敢于突破的革命勇气

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回望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念,不甘于现状,摒弃不敢斗争、不愿斗争的想法,在批判地和革命地对待新兴事物过程中不断实现新发展、新突破。这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革命和开放精神,使得中华民族不断破解新矛盾、迎接新事物,从而由传统走到现代并由现代走向未来,是斗争精神的内涵所在和必然体现。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永葆斗争精神,才从南湖红船启航到延安的13年,从荡涤旧中国污泥浊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创新、重点突破,在闯难关、解难题、办大事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坚信“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始终坚信“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并将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除弊纠顽的实践力量,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如果没有这种革命精神、革命实践,就不会有为人民发声、为人民谋利益、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就不会有改天换地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

斗争精神既贯穿在破解矛盾难题的社会革命中,也贯穿在直面问题的自我革命中。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共产党人就牢记初心使命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自我革命的思想领域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社会革命的实践领域始终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破除利益藩篱。在这个关键时期,领导干部更不能骄傲自满、沾沾自喜,也不能犹豫彷徨、停滞不前,而是要充分认识到保持顽强斗争精神、培养高超斗争本领的重要性。阔步新征程,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继续发扬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精神应对自身精神懈怠问题,并以自我警醒、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的精神状态进行根本的、内部的、深刻的革命和改造,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新局面。

三、敢斗争:明确方向立场提升斗争本领

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长期实践逐步养成和不断增强的。领导干部是否具备强大充沛的斗争精神和扎实过硬的斗争本领关系到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求干部在思想淬炼、党性修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接受磨练、迎接挑战,在大海里“冲浪”、绝境中“搏杀”,真正锻造成为既有斗争精神、又有斗争本领的勇士。

(一)在思想淬炼中增强斗争意识,夯实斗争之基

只有用思想理论指导斗争,才不会偏离航向。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建党百年来的伟大斗争史贯通起来,夯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思想根基,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全党,铸就先进的革命战士。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勇担职责使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历史,其中蕴含着许多斗争的智慧与艺术。因此,领导干部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鲜活的斗争实践,把远大目标、奋斗纲领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将理论学习能力转化为推进国家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动力,使党员干部不仅具有坚定的斗争精神而且具有高强的斗争本领。要坚决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的重要论述精神,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根本方向和根本立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斗争起来才有方向、有底气、有力量。同时,领导干部也要对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和增强斗争本领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进行分析,清醒认识到自身能力上的不足、作风上的差距,在持续的学习中提高理论水平,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指导斗争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因此,在应对重大斗争的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要有全局意识,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切实增强分析斗争全局性、系统性、预见性的思维方式,确定战略布局、主攻方向和工作着力点,统筹规划、谋划部署,做到未雨绸缪;要从历史维度思考应对举措,贯通过去、把握现在,注重分析斗争发生的来龙去脉,思考新的历史方位和前途命运问题;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发现、分析斗争,既要敢于碰硬又要循序渐进,既要解决当前问题又要科学预判未来走势,以更好地把握斗争之源和斗争趋势,更好地在把握本质的基础上对症下药;要增强创新意识,学习新理念、新方法,积极寻求化解复杂矛盾、谋求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要树立法治意识,依法防范、依法处置,聚焦聚力化解矛盾、破解难题;要保持忧患意识,把各种可能情况想全想透,从最坏处着眼、争取最好的结果,把握风险和机遇、底线和高线、防御和进取的辩证关系,确保在各种重大斗争面前都能够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二)在党性修炼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斗争之魂

有锐气、敢斗争,源于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无功而返,甚至碍事误事;理想信念坚定了,才会有“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冷静清醒。因此,党员干部只有加强党性修炼,树立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才能在面对风险挑战、遇到矛盾问题时,把稳斗争方向、永葆斗争精神,在斗争中愈挫愈奋、愈战愈勇。

1.提振斗争精神,夯实斗争底气。当前,有些党员干部革命精神、斗争意识淡化退化,避谈革命、不敢斗争,归根到底就是因为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如果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动摇了理想信念,就会严重冲击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党员领导干部要投身伟大斗争,就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生必修课,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经常开展走访群众活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确保在应对重大斗争中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2.展示奋斗姿态,保持斗争锐气。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能够使其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保持敢于斗争的操守风骨和胆魄气节。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在大是大非和重大原则问题上不迷糊、不困惑、不动摇,在面对违背党性原则、影响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诸多现象时不当老好人、和事佬、太平官,敢唱“黑脸”、当“包公”,让党内充满正能量;要敢于走出舒适区,做好长期奋斗、共同奋斗的思想准备,凝聚敢于斗争夺取新胜利的精气神;要持之以恒、充满韧性地推进本职工作往好里做、往实里做,努力成为各种斗争领域的行家里手。

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定斗争意志。从思想层面来说,要强化红线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增强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时代性、战斗性,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淬炼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斗争意识。具体到实践中,一是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大力采取教育、监督、约束、惩处等举措,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坚持理论培训同开展常态化长效化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注重发挥好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及新时代先进典型的引领教育功能,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通过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的体制机制,严肃党内组织生活,使党员守规矩、不逾线。三是利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自觉摒弃“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克服“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思想,在思想交锋中及时发现、提醒和制止思想上懈怠、行为上散漫的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在“团结——批评——团结”的良性循环中锻造过硬素质。

(三)在政治历练中涵养浩然正气,具备斗争之胆

在2019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斗争的方向、立场和原则都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如此注重斗争并不意味着大家要盲目冲动、不讲变通,斗争的前提是要坚持原则、坚定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1.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斗争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如果把握不住斗争的方向立场原则,甚至搞错了,那么可能就会使斗争变成盲斗、乱斗、瞎斗。因此,要进行伟大斗争,就一定要“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对于任何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国家、民族、人民利益的个人、组织、势力,都不能有丝毫妥协动摇的余地,而是要义无反顾地坚决斗争,赢取最后胜利。

2.保持政治定力,确立斗争目标。面对各种挑战多、干扰多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练就真功夫、硬本领,做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与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据理力争、激浊扬清,做到有理有据有节地坚决斗争、寸步不让;与各种不良风气作斗争,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更要分清是非、辨明方向,坚决同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大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的现象作斗争,坚决同腐败现象和歪风邪气作斗争,坚决同破坏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行为作斗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斗争、冲锋在前,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各种危险倾向作斗争,不能态度暧昧、爱惜羽毛,而是要阐明立场、亮明态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从而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的内外联动、累积叠加。

3.提高政治能力,完成斗争任务。政治能力是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能力,也是最根本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集中阐明了政治能力的本质内涵,强调“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而言,提高政治能力就必须加强政治历练,把讲政治放在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在重大政治活动中把握大局、保持定力,在不断斗争中提升素质能力、增强执政本领,在防范政治风险中增强辨别是非、涵养定力的能力。唯其如此,当面对大风大浪的时候,才能始终保持政治上的绝对清醒,不被假象所惑、不被杂音所扰、不被谬论所误,不断提升防范风险、驾驭复杂局面的斗争本领,在重大风险面前想得到、做得实、跨得过。

(四)在实践锻炼中坚持学思践悟,绷紧斗争之弦

实践是干部砥砺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尤其需要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风险挑战中磨砺斗争品格,在鲜活的斗争实践中敢打硬仗,在危难考验中敢拼能赢。

强化多方位锻炼,涵养斗争品质。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鼓励有潜力、有前途的年轻党员干部到斗争最激烈、工作最紧要、矛盾最突出的地方进行锻炼,通过上挂、下派、支援、交流等方式和渠道,尤其是要深入基层、扎根一线,积极主动地到改革发展的最前沿、服务群众的主战场中接受斗争考验,培养正确的基层观念、涵养深厚的基层情怀,不断提高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斗争本领;主动到贫困地区、偏远山区、革命老区等艰苦环境中练胆魄、磨意志,锻造干部在严峻复杂形势中和艰苦恶劣条件下知重负重的抗打压能力,培养干部在重大斗争、重大阻力的实践中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斗争品质;主动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巡视巡察等关键岗位、重点岗位去历练,淬炼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和胆魄。

健全多方面机制,保障斗争历练。通过斗争历练的具体化、组织化和制度化,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努力在重大实践中提升干部厘清和驾驭复杂局面、应对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通过采用组织化的方式方法,把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斗争工作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各岗位。二是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把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畅通斗争历练渠道,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刀真枪磨砺,学真本领、练真功夫。三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把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作为干部考核考察的重要方面、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干部典型表彰的重要条件,动真碰硬调整在重大斗争面前不敢担当、不善斗争的干部,营造敢想敢干、多想多干的干事氛围。

四、善斗争:注重策略方法提高斗争艺术

斗争是科学也是艺术,不能闭眼前冲、蒙头蛮干,而是要讲方法、讲策略。敢于斗争突出的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而善于斗争强调的则是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斗争艺术。总之,想要赢得斗争的最终胜利,既要有斗争的胆魄,更要有斗智的韬略,要懂得逻辑、讲求章法。

(一)宏观战略层面:正确把握“三个统一”

准确把握大局、科学判断形势、积极主动作为,是我们党百年来夺取斗争胜利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斗争实践中,谋子前先要谋势,在统筹把握“三个统一”中精准判断斗争进程和出招时机,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1.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没有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就会因一时的胜利而骄傲自满、故步自封,被一时的享乐冲昏头脑而放松懈怠,自然就会丧失斗争意识,更不会想着去磨炼斗争艺术。所以,提升斗争艺术首先必须树立忧患意识,时刻绷紧风险预判的弦,将忧国、忧民、忧党的忧患意识贯彻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不断提高科学预判风险的能力,绝不打无准备之仗。当然,增强忧患意识也不能天天忧心忡忡,总担心天要塌下来,而是要在严峻挑战中看到光明前景、在复杂形势中抓住重点问题,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去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同时,干部也要保持战略定力,有开阔的战略预见和严谨的战略谋划,站在全局高度常观大势、常思大局,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做到“眼中形势胸中策”,最终找准靶心、一击即中。

2.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战略判断是否准确,是斗争能否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我们党百年来的斗争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形势判断得准确、举措谋划得科学,把握战略重点、迅速作出决断,才能掌握斗争的主动权,最终解决问题、赢得斗争。当然,除了战略判断要科学正确以外,战术决断也必须细致精准,前者是对斗争态势的全局判断,后者是对斗争计划的具体判断。因此,要在充分评估斗争环境和实力等因素的基础上,把握斗争方向、洞察斗争要害,对斗争的原则、手段、方法等敢于拍板、勇于决断。然而,由于战术决断具有时间紧、压力大、不可逆等特点,往往斗争形势越是紧迫,决断就越是简单,这对我们的斗争往往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在斗争实践中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注重总体谋划、把握战略重点,在统筹安排中做出正确战略判断、形成科学战术决断,提升斗争的实效性。

3.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当前,我们面临的斗争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势是复杂多变的,必须充分把握斗争的规律性,讲究斗争的艺术性,争取用最小的代价、最高的效率化解矛盾风险、解决难题顽疾。一方面,要注重斗争过程,这是展示斗争艺术的重要途径。斗争过程是多种矛盾集中爆发的阶段,要认真分析斗争的基本特性,绝不能把过程长期的斗争短期化,或者把过程复杂的斗争简单化。另一方面,要注重斗争实效,这是检验斗争艺术的重要标准。必须清楚认识到斗争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为了过程而过程,而是为了取得斗争最终的效果,不能过程轰轰烈烈,而效果平平淡淡。因此,为了实现最终的斗争目标,无论斗争过程如何复杂艰险,我们都要理性分析、慎重对待,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同时,可以认真对照斗争实效、及时总结斗争经验,为调整斗争策略提供依据,在新的斗争实践中掌握斗争主动性,争取新的斗争胜利。

(二)具体战术层面:善养斗争之“四气”

党员领导干部通过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既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真功夫,还要有借力发力、借势谋势的软办法,更要在斗争中争取团结、谋求合作,赢得主动、化险为夷、取得胜利。

1.抓主要又抓重点,使斗争接地气。斗争要接地气,就不能仅仅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推动斗争与化解社会矛盾问题相联系、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相挂钩。想要做到这些,党员干部必须充分掌握矛盾分析法,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主攻重点环节、关键因素中化解矛盾、破解难题、推动工作。具体而言,在面对斗争时,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既要看到局部又要着眼整体,既要能聚焦聚力解决当前的痛点难点堵点又要能及时准确预判风险的潜在形式和发展趋势,顺势而谋、应势而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科学预判斗争的方向、成本和风险,综合施策、稳步推进,纲举目张地打好打赢战略关键仗。

2.坚持有理有利有节,使斗争添锐气。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斗争是必然的,唯有主动迎战、敢于斗争才是赢得胜利的唯一正途。真正做到善于斗争、张弛有度,就要以问题为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斗争是有理的,是基于科学理论之上所采取的正确之举,不是无理论支撑的一味乱斗瞎斗。在斗争实践中要明确战略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方向,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旗帜鲜明,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斗争也是有利的,能够化风险为机遇、转不利为有利。在斗争实践中要把准斗争尺度,结合斗争目的、形势、对象和任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斗争方式、运用恰当的斗争技巧,既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斗争,也可以是疾风暴雨式的斗争,在刚柔并济和软硬兼施中实现斗争目标。斗争还是有节的,不是四面出击、盲目出击,而是有节奏、有步骤的,在斗争实践中要把握好力度节奏,拿捏好分寸火候,在利诱面前不丢立场、不失原则,在威胁面前坚守阵地、不触底线,在原则面前不做交易、不打折扣,确保斗争的实效。

3.根据“时度效”调整斗争策略,使斗争有灵气。斗争绝不是死板的、没有灵活性的,斗争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斗争的时间、对象、场合、性质等不同灵活把握、巧妙运用。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斗争效果,就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以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分析形势变化和斗争任务,主动调整斗争的策略方法,进退有据、宽严有度。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这样既可以坚守底线又能够富有弹性;坚持硬举措与软办法相统一,这样既能够保持韧性又能够充满温情,做到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要善于区分不同的斗争,分辨斗争性质是敌我矛盾还是人民内部矛盾、斗争重点是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斗争方式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灵活机动的斗争策略,以巧妙适当的方式进行斗争,追求斗争效果的最大化。

4.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斗争聚人气。斗争不是目的,合作、共赢、发展才是目的。党员干部要明白“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的道理,既要注意巩固真正的“朋友圈”又要反对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尽可能地整合多方力量、利用一切资源、调动积极因素、壮大进步力量,形成共识、促进共为,在遵循章法、讲求艺术中求得斗争的最大公约数。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一方面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坚定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确保党成为“一块整钢”;另一方面正确引导群众、大力组织群众、积极教育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斗争中辨是非、明方向、正行动,依靠群众进行斗争、解决矛盾。要把握大势,融入大局,明白“我们的斗争不是少数人的,也不是为了少数人的,我们的斗争是绝大多数人的,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斗争”的道理,争取双赢和多赢的结果,做到以斗争促和谐、以斗争求稳定、以斗争求发展,引领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69 3126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