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读后感(汇总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读后感(汇总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读后感【第一篇】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翻开《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这本书时,首先让我心头一颤的便是“环境创设”这几个字,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园教师,面对0~8岁儿童的学习环境应该如何创设、对于阅读区应该如何创设环境,我始终有所疑惑,也常常不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的“以幼儿为本”。阅读完《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这本书后,更让我有所感悟。其中,我的感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记得《终身学习》这本书中曾经提出:“当今世界可谓瞬息万变,给大家带来无尽的挑战和机遇。在种种不确定性和纷杂的变化面前,有人选择置若罔闻,有人则乘风破浪,其区别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样一段话,我又想起自己过去在大学中学习了多年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这些究竟在我实际工作后,被自己用到了多少呢?是否真的做到了教科书上所说的“理论实际相结合”呢?我想,答案是没有。《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一书在阅读区的创设中,便提出了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创设有效的倾听区”,过去我们只是创设阅读区,用于看书、阅读,却往往忽视了“倾听”这一重要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听说阅读这一部分便提及了“倾听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我们在创设传统的阅读区时,也应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注重倾听区域场的创设。这也告诉我应该尝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能总是一味地模仿、学习,有时候更应该跳出舒适圈、走出传统“套路思维”,好好思考是否有其他更加适宜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求的一些教学内容、环境创设呢?我想这种思考方式的改变、创新,不仅仅是能够运用在0~8岁儿童学习环境的创设工作上,有时候也能够被运用到其他任何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关注阅读区中的特殊活动。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书中有一部分让我记忆深刻:“写作区的特殊活动。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可能在写作区参加过很多独特的活动。在设计特殊活动时,教师应考虑儿童的兴趣和发展水平。”是啊,一方面,我们要关注自己所设计的、创设的写作区环境内容是不是小学化倾向;另一个方面,还要注意孩子们的实际兴趣和发展水平,我想这也就离不开教师了解幼儿的一项重要手段——观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均对教师在幼儿游戏、发展中的观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游戏,是幼儿与他人交往、获得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而观察又是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了解儿童、走近儿童的最佳途径。针对阅读区中的特殊活动,教师应该如何创设、何时创设、创设些哪些具体内容,我认为都是需要教师去观察幼儿、认真思考的。
三、户外读写活动,创新阅读区的创设。
不光是我自己,不少人认为阅读区的创设仅限于室内、空旷明朗的地方。毕竟,我们从过去的教学经验、其他各类教育专业书籍中学习到的知识便是“阅读区应该是在较为安静、光线充足而不刺眼的室内”的。但阅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这本书时,我发现我们过去以为的知识并不完全正确,知识也是不断更新的。而实际上,我在阅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便知道了,其实我们还可以创设“户外读写活动”,它能够为真正的整合读写活动提供机会、发展和促进幼儿的口语发展。想起自己在一线实践的过程中,常常发现孩子们经常在户外散步时间、游戏时间,讨论着自己在幼儿园中发现、观察到的一切,并十分乐意与自己的同伴交流、分享,虽然是一种小的行为,但它不也是说明了孩子们日常活动中的语言发展么?那么,我想,书中提出的这部分“创设户外读写活动”,也一定是可行的。我也将在下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尝试多种多样的户外读写环境创设,做一次创新实践的尝试。
四、基于幼儿实际需要,创新适宜的学习环境。
与此同时,针对0~8岁儿童学习环境进行创设,一定是基于幼儿实际发展需要、班级环境整体发展状况的,更离不开教师对幼儿日常教育的细致观察。我们知道,教师要做好“介入”与“等待”之间的权衡。不是所有的时候都需要老师进行介入的,例如,当幼儿出现一些游戏困难并放弃游戏时,教师可以进行介入;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状况、自主游戏十分顺利时,教师可以选择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等待”。《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中针对教师观察没有大频率提及,但我们深知观察与环境选择与创设的重要关联,更是发展基础。因此,就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幼儿教师要在幼儿的游戏、发展的过程中扮演‘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的身份。”充分尊重幼儿在游戏、自我发展、环境中的主体作用,将教育的舞台真正还给幼儿。
五、发展幼儿主体作用,引导幼儿与环境“对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现如今,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幼儿园都十分重视特色课程的开发、重视自身环境创设。从晨间入园到傍晚离园,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众多环节都会接触到幼儿园公共环境。而在此过程中,师幼间、幼幼间的交往与交流是必不可免的、幼儿与环境的对话、交流更是十分频繁的。正如许卓娅教授曾经提出过的观点:“我们以往的教育往往注重有形教育,而忽略了无形教育对孩子深刻的影响。”与此相应的是,课程游戏化要求我们的环境能真实地再现师幼间近距离的对话。因此,在午后散步时,我们更要经常引领幼儿感受班级、幼儿园墙壁上、走廊里等众多公共环境场所中的环境之美。在此过程中,也是幼儿与教师、与同伴进行交往学习的好机会。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作为一本专业性强的书籍,我将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专业提升的重要支柱书籍,继续研读和感悟,相信自己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读后感【第二篇】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买了一本书,书名是《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因为这本书对于我而言页面较多,有点厚,使我觉得这本书内容会比较深奥,怕自己看不懂,一直就放在我的书架上,因为疫情的原因,多了一次特殊的假期,也因此开始了我対这本书的阅读之旅。但是在我阅读了书中的几个章节后,我发现这本书対我们学习环境的创设有着非常好的指导作用,还为家长提供了育儿的思路和实际操作方法,为了更直观的呈现幼儿的学习环境还为此提供了大量的图片。
书中第一章就阐述了环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环境对于幼儿的学习重要性。蒙台梭利也指出,成人应该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而这本书很好的诠释了环境创设对于幼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幼儿园中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儿童在游戏中建构知识,他们通过自主选择,进行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游戏活动。在我没有阅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对如何为幼儿创设舒适的学习境很苦恼,不清楚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渗透知识的学习,并能使幼儿感到舒适,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它的实施过程,而我在这漫长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做的和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的这本书中不仅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案例,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帮助老师更好的理解如何创设环境,并且分享了很多对于环境创设的理解和方法,引导老师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从而达到対幼儿环境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了创设游戏环境対幼儿以及我们的重要性。
一、环境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作用
我们首先要在整体上对幼儿园的学习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根据本班级幼儿的人数多少、幼儿的年龄特点、班级活动室的面积大小、室内配套设施是否完善、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的需要等,结合具体的情况来确定活动区的种类和范围,确定活动的材料和具体的数量。幼儿在活动时,我们应该细心地观察幼儿,如果幼儿出现等待游戏,或者出现抢夺等现象,这就说明我们准备的材料不够,需要增加同种材料的投放数量。如果出现幼儿在教室里漫无目的乱走而不参与游戏时,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材料不足或者是材料太多了,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所以我们在材料投放时要注意数量的多少。
二、兼顾不同活动的需要
结合幼儿活动的不同,活动的需求也会不同。幼儿的集体活动因为人数较多所以需要的活动区域也相对较大;分组活动需要幼儿相互交流,所以在创设环境时要考虑幼儿便于交流,最好是半开放的空间;个别活动则儿幼儿私密的空间,而这一点常被我们忽略。我们班的孩子喜欢建构区的比较多,我用一块独立的空间把建构区放在了那里,空间比较大。里面有纸盒、积木、还有瓶罐等可用孩子搭建的材料。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交流,也可以材料互通,以便于幼儿搭建出更完美的作品,防止了材料的单一性。
三、区域动静分离,因地制宜
幼儿的活动区域有很多,在设置这些区域时我们要注意动静分离,把安静的和嘈杂的区域以保证同一分隔开来,以免相互影响。如阅读区和益智区都是相対安静的区域,而建构区和表演区是相对噪杂的区域,这就需要我们把它们分隔开,保证各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要注意区域的设置需要随着幼儿能力的发展和兴趣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我们在分隔区域时还要注意区域之间通道畅顺,确保安全。
四、营造安全、温馨的氛围
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的幼儿年龄特点,与幼儿共同设计区角环境,也根据区域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色彩、线条、灯光,使色彩协调营造出相应氛围。读后感还可以在私密空间提供小帐篷垫子、抱枕、铺放泡沫或投放软垫等物,创设舒适的环境,营造温馨的氛围(垫子等装饰品幼儿可自己携带并装饰)。比如阅读区,白光要充足,可以放带有三光灯泡的灯具,幼儿能根据需要调节光线。坐的地方要让孩子感到舒适,可以放一些枕头、豆袋椅还有吊床等。我们还可以投放供儿童阅读时拥抱或以靠的大型毛绒玩具,张贴一些孩子阅读的照片,这样更像为孩子营造家一样环境,使人增加归属感。
五、材料的合理投放
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一定要安全,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投放材料不仅要安全还要要保证每一个幼儿都有感兴趣的材料,并且材料的投放要富有挑战性,幼儿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小伙伴合作使用。还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需要来投放材料。比如小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特点多以自我为中心,具体形象为主,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为他们准备的材料要具体、形象、直贯,游戏性强。“喂小动物吃饭”就是利用的这个方法,幼儿通过对应相应的口型完成这个游戏。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适时适度对区域活动材料进行调整,不断增添区域活动材料。根据幼儿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区域活动材料在投放。
我发现我们班之前最爱去的阅读区现在没有人愿意去了,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和了解,原来是区域里面的绘本图书因为长期没有更换,投放时间太长以致于图书严重破损,图书内容老旧孩子们也不感兴趣了。于是我组织了幼儿把家中的新图书带过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并且,根据近期的主题有目的投放一些有利于帮助幼儿查找资料的图书,果然,阅读区的人又开始多了起来。
通常出现的问题:材料老旧,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材料更新过快,幼儿无从下手。因此我们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幼儿的活动变化,找出原因所在,及时解决问题。更新材料时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可以是调整,赋予材料新的意义与价值,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后集中更换。
六、制定活动规则
制定适宜的区域活动规则。制定规则是可以和幼儿一起商议,规则内容要来自于幼儿内在规则意识的发展,是幼儿参与制定并执行的规则。特别是在益智区,在一些拼图和棋类游戏中,开始时幼儿的兴趣很浓,可是没过多久拼图棋子就乱丢了,坏的坏,少的少,好几副拼图都报废了。针对这一情况,我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幼儿为此情况该如何定制规则。通过共同的讨论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规定人数;限制局数;结束后整好物归原处,同伴之间相互监督,违反规则游戏就暂停一次。规则制定后我们的乱扔、毁坏东西的现象很少出现。我们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制定与执行,尊重幼儿的思考和理解,引导幼儿的正向行为,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一个良好的舒适环境不仅能满足幼儿的需要,还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幼儿的独特,促进幼儿身心全方面的发展。而这本书对于每一个区域的描写都非常详细,而且指导的很有意义。建议每一位老师可以好好看看,真的是受益匪浅。通过这本书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为他们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美好的学习环境,在我们受益的同时,孩子也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读后感【第三篇】
本书概括来说分为以下4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环境的重要性,从大方向上阐述了教师如何利用环境支持适宜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实践。第二部分是第二章到第六章,通过理论结合图片、案例等方式,指导我们如何为儿童创造平等、合理的情感支持,阐述了环境创设的相关知识,启发我们要创设健康、安全的环境,并且讲述了创设有效环境需要考虑的因素。第三部分是第七章到第十四章,每一章分别详细介绍了一种区域的创设,有读写区、操作和感觉区、科学区、数学区、建构区、戏剧游戏区、艺术区、音乐区,每个区域都从对孩子发展的作用、创设的有效性、教师如何支持幼儿这一区域活动等几方面进行了介绍与解释,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每个区域能给予孩子怎样的游戏经验、学习体验,对教师的实践具有切实有效的指导性作用。第四部分是第十五章到第十九章,阐述了在各个区域的创设中可以融入科学技术,创设特殊的兴趣区,户外环境的创设,为家长和教师创设空间,以及有效使用可用空间、实现共享等内容。细读这些内容,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让我对环境创设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动力。
在书中第二章提出了将“勇气圈”作为与儿童互动的指导框架,阐述了孩子有归属感、掌握感、独立和慷慨的需求。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则可以支持勇气圈,因此,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注重幼儿在环境中的主人地位,重视激发儿童的自我意识,鼓励幼儿参与环境布置,使孩子在其中能感受到“我被爱”、“我能行”、“我有能力做决定”、且愿意“帮助他人,为团体做出贡献”等积极感受。其中提到的建立班级社区、回应来自不同文化的幼儿、帮助儿童实现掌控、帮助儿童发展亲社会技能、帮助幼儿管理行为等内容,处处透露出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关注,使我深受启发。“帮助幼儿管理行为”中提出了一套有效的技巧和措施:积极倾听或反应性倾听、本人信息、自然后果、逻辑后果、重导和替代、解决问题和冲突。我在实践中进行了尝试,一开始幼儿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存在很多困难,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帮助,但是慢慢学会了独立处理问题之后,孩子们“告状现象”明显减少,教师管理起来也更加轻松有效了。
本书较好地解答了我在环境创设上的疑虑和困惑。我从多个方面对环境创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中有几个方面感受较深:1.创设各种区域,区域分界应清晰,应根据区域的动静性质有策略地进行分区。2.从材料的色彩、质地,采光,密度等多方面考虑环境的创设,如应多提供不同质地的材料,给予幼儿不同的感官体验;天花板高应选择深色,给幼儿形成低矮的空间感,从而适宜幼儿的感官体验等。3.根据各区域特点,结合《指南》对各年龄阶段的幼儿的目标,创设符合幼儿发展水平、促进认知发展的材料,包括开放式的和封闭式的材料。4.尊重幼儿对隐私的需求,创设静思或独处的空间。
另外,教师的角色不仅限于环境创设,还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支持幼儿的学习。1.观察记录:在区域游戏中观察幼儿的行为与表现,及时记录游戏过程,并针对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调整、优化游戏材料或方法,促进幼儿的发展。2.提供鹰架:发现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打断幼儿的游戏或改变他们的游戏方向,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儿童的学习,例如示范、开放性提问、提供新语言、展示额外信息、额外材料和成为游戏伙伴等。
“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让我对创设环境的意义及实践都有了更深的启发,我会积极思考、有效应用,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对区域环境进行优化,促进幼儿更好的体验和发展。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读后感【第四篇】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是教科书级的好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游戏,包括游戏材料、游戏形式、游戏场地、游戏环境等等······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儿童在游戏中建构知识,他们通过自主选择,进行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游戏活动。游戏是一个值得花时间并应受到充分重视的儿童学习方法。高质量的环境,是建立高质量的基于游戏的课程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创设能够促进他们发展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的学习提供鹰架式的帮助。
在书中“户外环境创设”中提到,“户外环境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计划,这个计划的重点是了解儿童最需要什么、最喜欢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购买器械和玩具设备。这个计划的参与者应该是教师、家长、管理人员定期交流,不断讨论、完善新的修正计划。而不是其中任何一方说了算。当然,我们不能忘记最重要的意见来自于我们所关注的"儿童自身。孩子的需求才是决定我们为之改变的根本,一切计划都是围绕孩子来的。
比如在我们东操场的游戏环境,经过几年的变化在原来开辟出户外田园区的基础上,又根据幼儿的需要拓展出了野战区,幼儿的游戏不再局限于平衡、负重走,而通过高的绳网、软梯、软吊床、飞镖、靶子等游戏材料的投放,演化出了更多适宜幼儿的游戏,孩子可以在里面进行野战游戏,也可以挑战不同高度的绳网。这样的游戏场所与大自然相结合,更像是一个冒险丛林。
在操场上的体锻游戏也早从原来的分班活动变成混班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自由自在的在整片操场游戏,而非只局限于本班一块小小的区域,活动内容也根据时令、孩子兴趣分成了钻爬区、投掷区、绳区等等·····家长提供的油桶也随着孩子的游戏兴趣任由他们“摆布”,推、滚、当成小汽车坐上面、摆在几个轮胎前当楼梯走、有积水的时候当鼓一样敲,在他们自由探索下实现了一物多玩。而场地的合理分配也十分重要,比如在前面西操场的书屋下,孩子们用小推车运泥土,采点萝卜叶喂喂兔子,在树屋下进行娃娃家游戏,在树屋上面写生、聊天,真是连成年人都向往的田园生活,更何况天真可爱的孩子啊·····
我们一直说要亲近大自然,其实只要在自然能够承受的基础上,人工的添加一些不至于让它们受到严重伤害的物体,就能创造出适宜的游戏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