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第四卷读后感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治国理政第四卷读后感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治国理政第四卷读后感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就没有事业大发展。要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坚定人民立场、提高成事本领、走向具体实践,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要在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价值立场和精神底色。必须要对党忠诚,要通过学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真正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必须坚守党的政治原则,要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要主动检视自我,打扫身上的政治灰尘,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必须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学习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自觉行动和社会实践。

要在学习中坚定人民立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最根本的立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专题,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深刻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从思想观念上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多做便民为民利民惠民的事情,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尺度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落实在各项具体政策之中。要厚植“一切为了人民”的情怀,从工作落实上始终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学习中提高成事本领。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要不断提高成事本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对于提高成事本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要提高政治能力,不断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自觉把讲政治贯穿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和谋划工作。要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系统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重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把握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注重把思想方法转化为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要提高工作能力,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不断提高领导艺术,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精准发力、破解难题的思维模式,转化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能力本领,转化为履职尽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

在学习中走向具体实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中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社会主义取得大发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着眼于回答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课题,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主动负责、积极作为的强烈责任意识和实干精神。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精准发力,树立大局意识,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清醒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与面临的严峻挑战,善于在把握大局中找准努力方向、善于在把握大局中谋划事业发展、善于在把握大局中强化责任担当、善于在把握大局中提高履职效果。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真抓实干,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抓落实的具体行动,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贯彻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要求,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实事、求实效,以新作为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敢于亮剑,牢记党和人民重托,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积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

治国理政第四卷读后感2

近期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一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既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又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全面提高国家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在这部著作中既有专题重要论述,又贯穿于整部著作的各个组成部分。深入理解和把握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重要方略的时代内涵、科学方法,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当今国际形势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提高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能力和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立足我国发展所处的新阶段、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作出的战略选择,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支点,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历经磨难、不懈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我们党诞生于内忧外患、民族危难的历史关头,奋斗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史长河,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翻身求解放”,誓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同国内外强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努力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战略远见,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谋划改革发展稳定,领导人民聚精会神谋发展、克难关,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危害国家核心利益、危害人民根本利益、有可能迟滞甚至打断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果断出手、坚决斗争,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证明,只有统筹发展和安全,才能使国家发展有条件、安全有根基,做到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赢得发展优势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许多新特征新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为重大课题。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既看到危机、增强忧患意识,又把握机遇、主动作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这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都对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不仅要高质量发展,还要高水平安全,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要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体现的是综合国力。只有发展水平提高了、综合国力增强了,才有捍卫国家安全的坚实物质支撑,才有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过硬手段和更多选项,才有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相应实力和水平。同时要看到,维护国家安全,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实现强国富民、国泰民安。因此,发展既是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安全的目的所在。

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冲突不断、战乱不止,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倒退和停滞,人民在战火中毫无安全感和幸福感可言。实践一再表明,没有安全的环境,什么发展也实现不了。如果安全这个基础不牢靠,发展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

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实践中探索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将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使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发展领域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实现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等,强化发展和安全并重、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鲜明导向。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不仅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新形势下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全面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告诫全党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要善于把握发展和安全各自的内在规律,以科学的思维理念和创新举措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做到稳中求进、系统筹划、合力推动、动态平衡,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抓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就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新时代抓安全,必须更加突出风险意识,善于预判风险、感知苗头隐患,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结合应对风险实践及时筛查工作和体制机制上的漏洞,做到“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既警惕“黑天鹅”、又防范“灰犀牛”,特别是要着力避免重大风险或危机的发生,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强化底线思维,既要看到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机遇,又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多重风险,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二是以战略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统筹发展和安全,要善于从全局上看问题,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安全这个头等大事,既要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只要发展不顾安全,也不能只顾安全不讲发展,要在发展中平稳化解风险、在化解风险中推动发展。要善于从长远上看问题,既要解决好当下发展和安全面临的紧迫任务,又要兼顾未来的发展目标、前景和安全工作长远需求,不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也不能表面安全、短时平稳、长期遗患。要善于从大势上看问题,既要看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时与势在我们一边,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强大的制度优势,有足够的定力和底气;又要看到,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发展和安全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会越多,特别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少短板和不足,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与我国的经济体量和实际需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必须以高度的战略清醒、坚韧的战略定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提高维护发展和安全的能力。

三是以创新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从根本上增强综合国力,用创新引领发展、靠科技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要紧紧抓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国家安全。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发挥其在经济监测预警、金融风险化解防范、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的作用,提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维护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等的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我国发展和安全塑造更为长远、更为有利的良好环境。

治国理政第四卷读后感3

要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要求,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提高理论素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谱写中国梦云南章的伟大实践。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云南落地见效。要增强干事创业底气,在学习中找方向、找思路、找路径、找答案,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担起新时代赋予云南的使命和责任,推动“三个定位”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要涵养浩然正气、斗争勇气、做人底气,在学习中深化理解和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要厚植深厚人民情怀,在学习中准确领悟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是高度统一的,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群众关心关注的事要及时、果断、有力抓好,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在自我革命中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奋发有为走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治国理政第四卷读后感4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将习近平同志79篇讲话,谈话、批示等归纳为18个专题精辑成书,通过细致阅读习总书记1篇篇重要文稿,我对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结合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谈几点读书体会。

一、明确今后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走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一条足迹坚实又特色鲜明的道路,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量论述,让我们认识到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这条路来之不易,是中华民族在持续探索和深刻总结出来的,我们这一代人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二、明确提出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作为拥有13亿多的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80位左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如此“体量”的大国,如此复杂的国情世所罕见,解决这些难题没有先例可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中央领导集体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破解发展难题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在工作中坚持提现党中央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共同推进的理念;促进社会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炼,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在党的十八大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名团结奋斗的品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实施,充分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人民基础,同时我感受到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更加坚定了执政为民的信念,工作作风上更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四、掌握推进工作的思维方法

一是学习掌握全局思维,把握大局。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通过学习,我体会到要从做好整体工作出发,找准分管工作在整体工作的位置,增强工作合力,从细微的工作中推进全局工作,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求急功近利的短期效应,多做利于长远的基础工作,努力把各项事业抓好抓实,二是学习掌握辩证思维,一分为二看问题,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两点论”,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对任何形式都要客观的判断,既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看到各种困难和严峻挑战;既不为一时的困难所迷惑,也不为一时的成绩所迷失,努力保持冷静的头脑。

五、加强拒腐防变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推进。在此基础上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得到了一次大整治。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铁腕反腐,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这些行动顺应了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使领导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使领导干部不想腐的保障机制。通过学习,使我更加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更加敬畏权力、慎用权力,始终保持政治本色,防范风险,坚持守住作为合格党员的底线,工作生活中都要贯彻落实好八项规定精神,把清正廉洁、反对“四风”作为基本要求,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

治国理政第四卷读后感5

亲历亲闻近些年国际风云变幻、世事纷繁变迁的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有太多的事情令人感动,有太多的不易催人思考。我们经常讲,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全球政治经济动荡不安,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充满着不稳定不确定性,面对着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也面临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外部冲击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碰头等多重困难。但值得我们欣慰的是:中国经济总能顶风逆浪、攻坚克难,在曲折中始终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向好态势,发展韧劲十足,成为动荡中的世界经济坚实的“稳定器”和“压舱石”。那么,其背后的机理究竟何在?让我们充满信心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握历史主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迎难而上,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那么,其背后的力量究竟何在?

读懂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并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前三卷一起系统学习,我们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获得中国发展的成功密码,也能在深度阅读中更加深切感知科学真理的现实穿透力和强大说服力。

读懂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首先是把握其精神脉络。全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为基础,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的丰富思想内涵,彰显出鲜明的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民族性的理论品格。

其次是紧扣时代发展特征。全书21个专题,109文章,集中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面对新的国内国际形势,立足两个大局,在领导党和国家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中,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的新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和坚实步伐。

再次是体悟真理的说服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延续前三卷的清新文风和叙事风格,无论是论述宏大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还是直面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矛盾和挑战,抑或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地回应民生诉求百姓关切,总书记都能举重若轻,在旁征博引中、在循循善诱中给出入情入理的分析,深入浅出的阐释。这为我们准确理解历史的中国、认知现实的中国、读懂发展的中国,打开了新的“思想之窗”,为广大读者深刻理解中国为什么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深刻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什么能够成功提供了“思想之钥”。

当然,读书的至高境界贵在掌握思想方法,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必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都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处处蕴含着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等哲学智慧,既是方法论,又是实践论,彰显出强大的思想力量。跳出字里行间,掩卷凝思,我们也更能体味到一个大国领袖治国理政的远见卓识、夙夜在公的精神风范、勇于担当的政治魄力和丹心为民的家国情怀,从而让我们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加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中国发展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笃行而不怠。

69 754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