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心得体会【第一篇】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一、坚定文化自信,切实增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化。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还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文化建设,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生态中,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腐朽文化影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强盛,都需要以文化繁荣发展为支撑。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奋勇前进;也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旺盛生命力。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提振起全党全国人民的信心和斗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要达到新时代这一目标,离不开发展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就不可能有真正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生活。可以说,衡量美好生活,文化是一个重要尺度,是一个显著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从温饱到总体小康,不久将实现全面小康。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充分,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
二、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步伐
十九大报告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发展路径,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努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人,是文化成果的创造者、享有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一旦脱离人民,文化建设就会丧失根基,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强化大局观、全局观,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统一于文化建设实践之中。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应当结合实际,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入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所在。只有形成导向正确、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才能成就文化理想、实现文化价值;只有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才能焕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要提倡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知识创新,提倡不同观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鼓励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文化创新精神竞相迸发、持续涌流。知识分子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团结、加强引导,最大限度发挥他们文化创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把他们凝聚在党的周围。
(三)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更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客观科学地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只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坚定民族自信,发挥我们的优势,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勇往直前,不断铸就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三、坚定文化自信,全力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各项决策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下的文化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出发,紧紧抓住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抓好落实,不断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的党才有战斗力,我们的民族才有凝聚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弘扬孝善文化,着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实际,努力创作出一批精品力作,加大脱贫攻坚典型和榜样的宣传,积极营造起关心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文化氛围。
五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按时实现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坚定不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注重发挥文化扶贫作用,深度挖掘我市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料,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通过“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心得体会【第二篇】
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个人谈谈一点心得体会。
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思想准确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宣传思想工作实际,创新思路、细化举措,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要求,更好地服务大局。
我们要以厂为荣、以厂为家。讲政治、讲规矩、讲服从,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服从组织的决议安排。更要铸好党魂,坚持党对我国一切社会事业的领导。身为基层党支部带头人,就是要从根本上引导好、教育好党员干部铸好自身政治根本,确保党员干部政治上不偏差,灵魂不走神,让党魂挺起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政治“脊梁”,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干部。
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是组织生产复烤加工、选拔人才、培养干部,而政治“灵魂”,是党员干部的“立业之本”。过硬的政治素养是成为一名优秀干部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能力再出众、做事再出彩,也终归是“无根木”“悬空台”,朝建夕倒。为干部培好根铸好魂,做好党的“灵魂工程师”,是生产车间干部当仁不让的使命与责任。
第一,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
第二,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第三,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精益生产管理,给干部职工深刻的自主管理体验,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第四,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第五,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
第六,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干部职工、赢得干部职工,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干部职工,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干部职工,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干部职工喜爱的人。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心得体会【第三篇】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连日来,我省各地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家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阐释,特别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构想,让我省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备受鼓舞。大家认为,迈向新时代,我们一定要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引领者和践行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日前,省作协组织开展了“复兴之路——河北省文学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诗歌朗读会”等文化活动。“十九大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工作路径。”省作协党组书记王凤说,下一步,省作协要围绕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开展好河北青年作家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学大山写人民出精品”工作汇报座谈会等主题活动。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筹办北京冬奥会、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题材,谋划一批重点创作选题,组织作家深入采风创作,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创作实践中去。
刚刚闭幕的我省第五届惠民阅读周暨2017惠民书市,紧扣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关注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全省人民打造了一场书香文化盛宴。“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既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客观要求,也是国有文化企业必须肩负的责任担当。”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金卿表示,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丰富拓展出版物的有效供给,集中力量打造时代精品和传世力作;加速出版与科技融合,努力向社会提供更多符合现代传播规律和人民群众接受习惯的内容产品;在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企业自身规模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确保牢牢占领新时代文化发展和信息传播高地。
认真研读十九大报告,省社会科学院首席专家、燕赵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方伟的深切感受是,文化建设的功能定位清晰了,部署要求明确了。“作为社科理论工作者,当下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好贯彻好十九大精神,读懂十九大报告,抓住理论武装工作主线,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和普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让邯郸市文明办主任李彦力深有感触。“党的十九大闭幕后,邯郸市文明办立即部署十九大精神宣传贯彻工作。我们将进一步通过公益广告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同时,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纳入文明单位动态管理系统,纳入文明行业提质提效活动,纳入文明城市创建,督促落细落小落实落地。”
10月25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思政课教师赵艳芹把十九大精神带入课堂。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食品加工专业2017级的90名学生听得聚精会神。该校思想政治理论宣讲团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宣讲80余场,听众达3万余人次。学院党委书记靳占忠表示,要针对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特点,探索规律,强化措施,着力抓好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工作,引领高校师生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更要坚定文化自信,敢于文化担当。”正定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敏表示,今后工作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形成制度化常态化机制,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通过各种活动,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实现价值引导,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心得体会【第四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一个专题《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发扬五四精神,不负伟大时代》一文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所有党员干部的勉励,细品之,蕴含着无穷的精神力量。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五四精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精神的发扬,是青年精神的生动阐述。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在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逾万“90后”奔赴一线,彰显蓬勃力量,用实际行动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挥毫泼墨谱“十四五”,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谋事用心”勇当“青春时代”主力军,争当“斗系青年”。《荀子·劝学》中所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而《论语·泰伯章》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国家民族振兴的主力军,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的价值也在干事,干事就先要谋事,要以年轻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坚持在斗不牢信念中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斗不良习气中增强自我斗争的本领、斗不正之风锤炼扎实过硬作风中用心谋事,去谋大事、谋新事、谋难事,才能让青春无怨无悔。
“做事细心”当好“中国梦”领跑者,忌当“佛系青年”。《道德经》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凡事要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细心”是一个人思维缜密的反映,事无巨细,凡事讲究精益求精、做到最好,是我们青年干部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更是应该穷尽一生、奉若圭臬的处事原则。也是这个筑梦的时代,对我们每个青年干部予以拼搏进取的心态、认真细致的姿态领跑在时代前端的深刻要义,摒弃“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不想争,不想抢”“随缘吧”“都行、随它去、没关系”等“佛系”思想,在最该奋斗的年纪敢闯敢干、勤于追梦,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青春芳华。
“成事专心”传好“时代担当”接力棒,成就“有为青年”。常言道,“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专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一方面成事在于用心,党员干部必须要坚持用心做事这一前提,才能让这个事情落到实处,而不是嘴把式。另一方面正确对待做事和做成事,《说文解字》中对“担”的解释是“以背曰负,以肩曰担”,即“担负”的意思。而《现代汉语词典》中,“担当”释义为担负、承担,就是肩负重任。客观说来,青年干部阅历单一、经验不足,只有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成事中少些空谈、多些行动、多些务实,绝不能“忙得没有方向”,做到用心想事,专心干事,惟有专心投入、矢志不渝才能缩小差距,不断补齐短板,才能肩负重任。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应继承和发扬先烈圣贤们“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遇事不推、临难不避,争做“谋事用心、做事细心、成事专心”的实干家、践行者,赓续青春奋进之英姿,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