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范例通用5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范例通用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
一、总体情况
1.考试范围:《道德与法治》第一、二单元
2.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3.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1) 选择题(8题单选+6题多选):8题*3分/题+6题*4分/题=48分
2) 主观题:三大板块,分别为“请你谈谈认识” (15-16题,23分)、“请你 参与实践” (17题,15分)和“请你探究情境” (18题,14分)。
4•试卷质量分析:
表1
综上分析,本次南昌市十校联考的考题较易,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主干知 识和能力考查,试题灵活,开放性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同时这次学生的考试成 绩较正常。
、失分原因分析
(一)客观题分析
表2
《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注:此表数据是根据初一 1至3班实考162人答题情况得出的;做错人数大 于等于10人入选表格)
选择题分为单选与多选,多选相比单选较难。其中第 2、10、12、13题学生答
错较多。从中反映出的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1.部分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考前没能做到有效识记。如第 2题对
思维的批判性认识与第10题思维的独立性的认识,这两个题目都是很简单 的知识记忆性题目,这些做错学生没能有效识记它们或是考试时没有有效查
找课本或提纲。
2.部分学生对多选题题干或选项把握不准,易导致多选、少选与错选,从而失
分。如第12题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朦胧情愫,我们应该怎样时,学生对于 B
D选项理解不到位,导致错选或少选。
(二)主观题分析
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由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跟不 上而导致失分。其中第17题第2问、第18题第3问失分较多。综上失分原因主要 有:
1.部分学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如错别字、字迹模糊不清、语言表达不通顺等
现象依然存在。还有部分学生主观题不分点答题, 或是简化答案,导致得分 低。
2.部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有的学生答非所问,文 字表达不切要点;有的学生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
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有的学生在做第 17题第2问时没
有认真审材料,将自信的观点答成自强的观点,从而导致失分。
3.部分学生应试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做到知识的有效迁移,也有部分学生不
会灵活结合材料答题。如有的学生在做第18题第3问时,只会照搬知识点, 不会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将知识点融入到材料之中。
三、改进对策
1.继续夯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2.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有效提取信息,提升其概括能力。此次考试告诉我 们要重视对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 这是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
《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要学会根据试题设问的要求,对材料(问题情景)进行分析、筛选、概括, 得到有效信息。
3.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
整答题的能力;二是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做到条理清晰, 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 学生。
《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情景剧:小明的一天。
分析: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就学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
(一)丰富的社会生活
活动一:图片欣赏
(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
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
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
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活动二:社会关系网
(展示图片)
1.分析:你对这个网络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展示图片)识别几种社会关系:
提示:同学关系。提示:师生关系。
提示:母子(女)关系。提示:消费关系。
3.分析:四幅图片及社会关系网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我们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活动三:情景图片展示
我是消费者我是大哥哥
1.读图分析:在这些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是一定的吗?
提示:在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不是确定不变的。
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分析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身份。
提示:父子(女)关系,扮演儿子(女儿);师生关系,扮演学生;同学关系,扮演同学;公共关系,扮演公民;等等。
活动四:小辩论
让学生分成两组,对以下两个话题进行辩论:
(1)人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
(2)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吗?
让学生搜集资料,更进一步地理解人的成长和发展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站,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了解到了我们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3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社会生活成就我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4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注意到要适合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活动所经历的过程与发展,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知道学习有好多方法;
2、让学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让学生们知道学习中互帮互助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找到每个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方法很重要,关键还是要做到。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教法:
利用教材提到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采纳别人适合自己的优点,摒弃自己的缺点,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讲稿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分享方法
让每个学生上讲台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让每个学生在听完所有人的讲话后,找出自己应该改进的地方,并整理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
一、总结上一课时学生们的表现,对未提到的一些学习方法进行一下补充。
二、讲述集体的学习方法
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同学同学,之所以叫同学,是因为大家要共同学一起进步,大家互相帮着学。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4
一、总体情况
1. 考试范围:《道德与法治》第
一、二单元
2.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3. 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1) 选择题(8题单选+6题多选):8题*3分/题+6题*4分/题=48分
2) 主观题:三大板块,分别为“请你谈谈认识”(15-16题,23分)、“请你
参与实践”(17题,15分)和“请你探究情境”(18题,14分)。
4. 试卷质量分析:
综上分析,本次南昌市十校联考的考题较易,关注考生生活实际,注重主干知识和能力考查,试题灵活,开放性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同时这次学生的考试成绩较正常。
二、失分原因分析
(一)客观题分析(注:此表数据是根据初一1至3班实考162人答题情况得出的;做错人数大于等于10人入选表格)
选择题分为单选与多选,多选相比单选较难。其中第2、10、12、13题学生答错较多。从中反映出的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1. 部分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考前没能做到有效识记。如第2题对 思维的批判性认识与第10题思维的独立性的认识,这两个
题目都是很简单的知识记忆性
题目,这些做错学生没能有效识记它们或是考试时没有有效查找课本或提纲。
2. 部分学生对多选题题干或选项把握不准,易导致多选、少选与错选,从而失
分。如第12题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朦胧情愫,我们应该怎样时,学生对于B、D选项理解不到位,导致错选或少选。
(二)主观题分析
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由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跟不上而导致失分。其中第17题第2问、第18题第3问失分较多。综上失分原因主要有:
1. 部分学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如错别字、字迹模糊不清、语言表达不通顺等
现象依然存在。还有部分学生主观题不分点答题,或是简化答案,导致得分低。
2. 部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有的学生答非所问,文
字表达不切要点;有的学生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有的学生在做第17题第2问时没有认真审材料,将自信的观点答成自强的观点,从而导致失分。
3. 部分学生应试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做到知识的有效迁移,也有部分学生不 会灵活结合材料答题。如有的学生在做第18题第3问时,只会照搬知识点,不会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将知识点融入到材料之中。
三、改进对策
1. 继续夯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2. 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有效提取信息,提升其概括能力。此次考试告诉我 们要重视对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这是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要学会根据试题设问的要求,对材料(问题情景)进行分析、筛选、概括,得到有效信息。
3. 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 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 学生。
《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5
我院组织全院师生观看《道德与法治》节目,让我深有体会。
虽然只看了两个小时,但却从中学到了很多。现在,觉得道德永远都是必须的,人只为人,就在于有道德,没有道德的人就会变成兽。
只有道德,人就会变成神。人不能变成兽也变不成神,所以人不能没有道德,也不能只讲道德。真正高尚的道德只是一钟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值得追求,也应该追求。再总有求之不得和追之不及的时候,也总有达不到这个境界的人。而且人数也还不少,因此所谓道德高尚,必须提倡,也只能提倡。不能苛求,既然无法苛求每个人都道德高尚。
那么,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就不能提倡。
依靠道德风尚的提倡来消除,只能依靠制度和法律来防范,我们通常说:“反腐倡廉”就是充分意识到廉政要靠道德来提倡,腐-败却只能靠法律来铲除。
所以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道德与法律,今天的社会,代表不同利益的统治集团仍然存在,但是他们代表的阶级利益是根本不同或者是对应的,不听的统制集团各有各的阶级利益,以及与其相适应的道德,法律是意志的具体化,而道德当然属于意志范畴,那么,法律当然反应统治阶级的道德观。
当代的大学生应提高对道德与法制的认识,努力成为一个“四有”青年,做一个对社会中一个高素质人才,就要从现在开始,注意加强修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听了“道德与法”报告,我对道德与法知识了解多了,感触颇深。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难免会遇到法与理、法与情、违背道德的冲突与事件,可人们究竟该何去何从呢?使用违规药品致使众多儿童普患“怪病”,这启示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职业道德;也应该学习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意识;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要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保证少年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毒针”进校园启示我们要珍爱生命。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应努力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让“毒针”再次进入校园。我们只有了解法律法规,又了解法律原理原则等,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养成法律思维,运用法律武器来思考和处理各种法律问题。
看了“幸福生活”这个短片,我想到我们应该自觉维护自身利益,但不得损害他人利益和破坏他人生活。
我们身为一名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质,积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我们要树立并提高公共的法律意识,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法公民。
我们正处青年,青年时期可塑性大,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法律观,对社会发展将产生长远作用。
上一篇:茶花女读后感集聚【参考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