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的素材范例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民族复兴的素材范例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民族复兴的素材【第一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会)召开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理论研讨会,现将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刊发,以求推动文化自信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在文化自信中汲取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

关于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关系,首先要确认的事实是,由于民族复兴这一历史诉求在近代的出现,中国的文化自信经历了内部的蜕变,原有的结构被打破,原先非主流的因素得以突出,形成带有时代特征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形成了深厚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人世代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延续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可以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形成了我国的“独特优势”。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提醒人们,近代以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经历了剧烈变革的阵痛”。这就是说,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自信并非简单地立足于固有传统,而是在变革的基础上的自信。

直到18世纪,中华文化的确因其古老、完备而为世界羡慕,一度还出现了“中学西渐”的局面。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随之涌入,中华古老文化的过时性暴露出来。伴随着刻骨铭心的惨痛历史,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反思和怀疑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如严复所言,“中国自甲午一创于东邻,庚子再困于八国,海内憬然,始知旧学之必不足恃。”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重新肯定儒家传统思想之积极意义时,也指出,“近代中国由盛到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因循守旧,畏惧变革、抱残守缺,跟不上世界发展潮流。”

“封建统治者”因循守旧,畏惧变革,并不代表全部中国文化精神,中国人也并非完全不能认识到文化创新之重要。《周易》中早就有“与时偕行”的思想,儒家思想中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说,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也提出过圣人“不法其故”、“不循其礼”,“三代不同礼”的思想,这才有了后来的“旧邦新命”的命题,即发生蜕变以后的中国文化自信。

经历170多年的历史探寻,今天的中国已经能够证明近代以来文化变革运动的选择是符合历史之必然要求的,不能无视这个基本的文化史进程来谈文化自信。

20世纪至今,与民族复兴同步,中国传统文化事实上处在变革之中,也就有了现代化的,即邓小平所说的“跟上时代”的伟大成果。应该说,今天提出“文化自信”,其意不在于纠缠文化史本身,而在于正确引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最后完成。

一个重要的文化事实是,在承认并主张文化变革的过程中,一开始就存在着违背辩证法的形而上学、绝对化的思维方式,即只讲变而不讲不变,主张完全放弃中国文化,全面接受西方文化,用西方的观念及制度来改造中国。

这类主张已经被20世纪的历史否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成功,在文化模式上就是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改造,又对“全盘西化”予以拒绝:一方面,革命拒绝了西方资产阶级把中国变成殖民主义附庸的愿望;另一方面,革命还成功拒绝了教条主义“西化”愿望,坚持用中国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中国的问题,美籍学者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 中就从这个角度确认:“二战期间,中共提出了一个公式:改造西方文化以适应中国的形式,即以‘民族的形式’在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引进社会主义的文化,以适应中国的模式,保留其精髓。”

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但历史上发生过的问题还会发生,改革开放以来西化思维定势的泛滥就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就在于对“全盘西化”思维模式的警惕。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考察时,针对把中国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西方东西的现象,指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这里虽然说的只是课本中的古诗词问题,但习近平总书记用了“‘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一重要判断,表明他敏锐地感觉到,在当下所谓“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现实地存在着一种文化危险———“唯洋是从”即唯西方文化是瞻,以“去中国化”为荣的危险。

去掉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标识,后果就是《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西方资产阶级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西化之推行,民族文化之被摧毁,是民族的悲剧,因为那是被西方资产阶级强加于上的,结果是使自己这个民族更加适合于接受西方的奴役和剥削。习近平总书记曾尖锐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为了从思想上彻底破除西化思维的统治,习近平总书记从方法论上指出,“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坚持与运用,其意义即如毛泽东当年对五四运动的辩证分析:反对把传统文化中的一切都无条件地去掉,必须和应该保留传统文化中的好的、有生命力的东西,甚至如国家治理体系与机制的中国元素,唯保持变与不变的平衡,国家与民族才能健康前行。

在中国历史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的每一重要关头,依靠不断自省而演化的文化自信与自觉精神,中国人才把握住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方向,使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日益接近。

民族复兴的素材【第二篇】

历史只是一个过往,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

历史的选择太多,远到尧舜禹,近到当今人才的选拔。都是历史选择的每一份诠释,成王败寇,历史的选择扑朔迷离。我最喜欢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看前朝。东风不与周郞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历史的选择,冬天的东南风少之又少的几率,却是周瑜大败曹操的必备条件,或许冥冥之中有一个选择、有一个定点。人生太长,一世之间有千千万万不计其数的选择。选择时我们也只能看见它几天内引发的事情,而真正的结局是在经年后的一次意外或重逢中,这便是历史给予你的选择,人类之所以平凡是因为我们总是做错事,常常会后悔。而历史就象一道选择题,它只给你一次机会,破败的满清贵族选择陷人民于水火之中,使人们颠沛流离不得温饱,这是历史的错误,我们个人太渺小,往往在选择后只能后悔。而党是旧社会一道新生的光芒,她伟大,她带给人们希望,所以历史选择了她,她开始行动。 ,

于是,在百年黑暗历史中衍生这样一个党派:她点燃残破中华民族希望,她在万恶的旧社会里照亮前途的光明,她就是我们共产党——我们永远的母亲。历史为她营造了一个不可缺少却无比艰难的背景,乱事建国,难中之最难。她,在一次次失败之后总结经验,为人民咬牙挺住,她在一次次灭顶之灾过后,挺起身姿,鸣起锣号又一次次蹒跚立足站起。历史给了她选择给了她机遇,那共产党——我们的母亲,粉身碎骨也要紧紧抓住,万里长城在狭隘的起步之路艰险启程。她创造机遇,只因,她选择,她坚持。八年抗战,力量危弱。她努力,她等待。她始终怀着必胜的信心,哪怕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她坚信,终有一天历史会给她更多的选择。

她抓住一次次机会,抓住难得可贵、险而难走的机遇,这条路,她走的比谁都难,比之我们的母亲,周瑜是幸运的,历史给他的机遇太多,而给母亲的真的不多!

100年来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获得了伟大成就。看如今,城市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经济迅速发展,她终于迎来了祖国繁荣昌盛的局面。我们胜利举办了奥运会,又圆满结束了举世瞩目的世博盛会,我们的国力跃居世界前列,我们的国际地位也日渐提高,党——我们的母亲,是她带领我们一路走来,她带着新中国走向世界的舞台。

让我们铭记党母亲所受的苦,歌颂党母亲所受的苦,她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歌颂。历史的接力棒传入我们新一代人手中,历史给了我们足够的选择,过平平坦坦的生活。我们应把这交付于我们手中的祖国带向更昌盛富强的时代,让我们用生命,来创造历史的另一个辉煌!这也正是我们年轻一代的使命。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完成这个使命,让我们充满豪情,在党的光辉沐浴下,迈向未来!创造更美好灿烂的未来.

民族复兴的素材【第三篇】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新的一天来临,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总会想起胡锦涛要求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号召。其中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要热爱祖国,就要有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美的花朵。爱国,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在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人民所崇尚的。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爱国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而爱国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教育!

同学们,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将属于我们。因此,大家更要继承和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应该如何来爱国呢?有句老话是—儿不嫌母丑,狗不厌家贫。我们必须学会爱自己的家,不管家现在多么贫穷或是多么不尽人意,我们都必须尊敬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家庭。而且我们必须是热爱自己的学校,尊敬我们的老师。一个连自己的学校都不爱的学生,又怎么可能爱自己的国家呢?热爱学校是一种非常具体而切近的行动。我们沙厂中心小学为我们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老师为培养我们同学成才而兢兢业业,这里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作为沙厂中心小学的学生,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自己的学校。每一位学生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维护学校形象和荣誉;我们要真心实意地尊敬我们的老师;我们要自觉地保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创造和谐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学习环境;我们还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去热爱学校的每一名同学,让我们互爱互学,一起快乐健康成长!我们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争取优异成绩,以此来报答学校,报答我们敬爱的老师!

爱国,是至高无上的品德、是民族的灵魂。爱家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品质,爱校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个人素养。亲爱的同学们,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我们肩上的重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努力学习,做一个无愧于人民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尊敬师长、爱家爱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合格学生吧!

民族复兴的素材【第四篇】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与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是当代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这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更应当是当代青年的历史自觉。作为优秀青年代表的大学生,如何才能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在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责任意识和担当有为的品质。担当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素质,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缺乏担当精神,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要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要切实为时代新人解答“为谁担当”“为何担当”以及“如何担当”的成长困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教育都要“整合”参与进来,因为历史是一种合力,最重要的是看结果,是要拿事实来说话。

01担当是一个人应有的精神状态

什么是担当?“担”的本意是用肩挑,有担负、承担之意,亦指一个人应担负的责任;“当”则具有负责、主持、掌管之意。也就是说,“担当”就是一个人要承担负责一定的任务和责任,就是要敢于担重任,有魄力。担当精神,就是能够承担并负起责任,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担当精神内涵丰富,它以道德、责任、情感、知和践行为核心,是知行统一的价值体系。担当精神,包括三个层面:担当的意识,担当的能力,担当的勇气。这三个层面也是践行担当精神的需要。

担当是一种态度,这是践行担当精神的前提。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里面就包含深刻的担当意识和超越凡俗的品味。因为混世者平庸,立世者超凡,主事者卓越。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当有一定的抱负和志向。黑格尔老师有句名言:“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大学生正处于“激情燃烧的岁月”,当积蓄力量,锻造本领,立志做一个“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人,即做一个有益于家族、有益于学校、有益于单位、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和国家的人。往小了说要做一个有为的青年,往中了说要做一名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往大了说要做一个世界通用的中国人或合格的地球村村民即“世界公民”。这需要大学生当拥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胸襟;这需要大学生当养成“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豁达坚毅;这需要大学生当拥有“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搏击姿态。高度决定视野,格局决定命运。大学生不断拓宽的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国际视野中无疑包含担当有为理念的支撑,大学生“驿动的心”当中暗含未来命运的基调与格局的安排。

毛泽东同志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个精神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超迈情怀;这种精神是消融消极颓废状态的良方;这种精神是打破习惯势力的束缚,摆脱思想僵化的锁钥。这个精神里面就包括着担当的品味与意识。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民族要有点精神,否则就会失去脊梁骨,不能自强自立;一个家族要有点精神,否则就会家业衰败,一代不如一代。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没有使命般的激情,不思进取,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借用当下时尚的话语来说,没有一定的初心和使命,没有一定的担当有为的准备,一个人哪有饱满昂扬的进取和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导师李大钊先生主张:“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共和国的秀才,不仅要有满腹锦绣的才华,同时要具备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道义”使命。在笔者看来,新世纪的知识分子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素质:即具备一定文学性的语言、历史性的结论、哲学性的头脑和对时代把握的敏感性和敏锐性。

孟子认为作为大丈夫处身立世,当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世间茫茫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在今天市场经济泛滥、拜金主义盛行、“两面人”风光、“精致利己主义者”滋生的语境下,仍焕发着真理性的光芒,圣贤古训的价值意蕴并不因两千多年时光的流失而“黯然销魂”。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大学生属于青年中的知识分子,承载着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而且要不忘传统士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新时代的学人不仅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大局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作为文化人还需有意识培养“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执著专注的意志和洒脱通达的境界。”从而夯实文化自信的定力。

02时代责任呼唤有为青年

青年表征着时代的精神。革命导师马克思认为,青年的精神就是所处时代的精神:即“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这就将青年和时代联系在了一起,把青年的进步和发展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紧密相连。列宁也很赞同马克思关于青年的观点,他认为:“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的任务正是由青年来担负。”由此可见,在他们眼中,青年身上所要担当的责任和承担的任务是有关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青年一代身上所负有的活力和精力是其他阶段的人身上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一个社会、一个民族要想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就必须把青年一代放在国家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位置,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中都要高度重视青年的作用,推动青年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人是现实的存在物。马克思在谈人的一般责任时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通俗地讲就是:人不是为了吃大米而活着。现实的人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青年当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习近平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有自信必须紧跟时代。习近平指出:“担当就是责任。”责任是担当的内核,担当是责任的外化。没有责任担当便无从谈起,没有担当责任便不能落到实处。习近平强调: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必须要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担当精神指的就是敢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它继承了中华民族富有责任心的精神基因,延续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体现了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进取的精神要求。

03大学生当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理想信念对青年不可或缺。因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够做到“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上的贺词中指出:“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可见民族和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未来都对青年寄予了重托和厚望,具备着担当精神的时代青年是最有活力的一代。

青年是时代的弄潮儿。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在时代中使自身得到充分的发展,又以自己在时代中得到力量来反馈给时代,青年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竭尽全力,青年的未来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也需要以祖国作为依托,在祖国提供的优质平台和优良的条件中不断突破自我和发展自我。因此,青年必须主动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努力完成国家和人民所赋予青年的那份使命。习近平认为,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因此他鼓励和强调:“前进要奋力,干事要努力。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责任与担当是青年的必修课。习近平曾告诫广大青年大学生:“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需要担当精神来指引。担当精神,能使人直面矛盾和困难,不推诿、不逃避,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履行自己的义务。青年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要急功好利,不要急于求成,需要找好自己的定位,稳步推进自己欲要实现的理想性目标。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广大青年要自觉奉献青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作贡献。”习近平对青年寄予厚望,他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担当精神能促使大学生紧跟国家的新战略安排,担当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大任,自觉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踏实勤干,在追求理想、开拓未来、服务社会的进程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章。

大学生应当成为担当型的干部。担当是与有为紧密相连,在传统文化对国人的教育中向来倡导,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无为而无不为。于是才有了安徽巢湖无为县的地名,才有了华为这样世界驰名的民族品牌公司。大学生是党的干部的后备大军,我们要大力培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干部;我们要重点培养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好干部;我们要突出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的干部提出了“五个敢于”的担当精神要求:即“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既要勤勉的学习,充实技能,又要在实践中斗争和锻炼自己,不怕困难和坎坷,不惧矛盾和危机,在关键时刻挺在前面,做中坚分子,发挥正能量,因为人生正道是沧桑。没有担当有为的品质,就难以闯出一条道路来。因为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

69 558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