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样稿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样稿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第一篇】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的实践历程和经验启示非常丰富。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和工作措施,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始加强,各族人民一同踏上了光明的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逐步恢复民族工作机构并全力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专心致力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之间和民族之间的差距,在工作实践中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实施各种帮扶举措,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如两次实施“兴边富民”工程,采取“3+1”对口帮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民族专项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针对不同情况,分类指导,采取不同的举措和政策,如“整村、整乡推进”和“整族帮扶”“一族一策”“一山一策”等,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云南也十分注重各民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提升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支持各民族举办传统节日,保护、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借鉴、相互包容,让各民族文化共生共融共存。

多年来,云南全面启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和谐新篇章。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团结同心,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呈现了各族群众长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云南现象。通过示范创建,全省形成了密不可分,融荣与共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下,各族群众形成了像石榴籽一样团结的共同体,极大地提升了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族群众感党恩,跟党走,培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团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第二篇】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和实践的结论,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同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也是佤族地区历史变迁、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结论和佤族人民由衷的共识。

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沧源县、西盟县,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地。新中国成立前,沧源、西盟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经济社会极其落后,延续着刀耕火种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阿佤人民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佤族地区缺医少药,疾病肆虐,有“蛮荒之地,瘴疠之乡”之称。文化落后,没有一所学校,人们靠刻木结绳记事。新中国成立后,沧源一跃千年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佤族属于“边疆民族直过区”民族,居住条件十分简陋,由于西盟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等历史原因,扶贫工作困难重重。新中国成立后佤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佤山幸福工程的实施、沧源佤山机场的建成通航,2018年沧源、西盟两个佤族自治县顺利脱贫摘帽,民族教育蓬勃发展和佤族干部茁壮成长等四件大事上。

上述只是佤族地区经济生活发展变化的一部分、一个侧面,实际佤族的发展变化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是天翻地覆的。这些发展变化,这些成就,没有共产党是不可能的,没有新中国是不可能的。所以佤族70多年的发展变化是中国少数民族70多年发展变化的缩影,是建党100周年、新中国70年发展变化的缩影。生活在当今的美好时代,我们感到骄傲、自豪和幸福,这更加坚定对党的信念,相信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第三篇】

团结就是力量,五十六个民族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还记得,上学以后,我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慢慢又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强大”。

从小,我就为我能生活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而自豪骄傲,因为我知道,这片土地,汇聚的56份热情;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种希望;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我知道,我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各族儿女都团结一心,共同推动社会繁荣的发展大国。

人多又怎么样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最团结的国家,十三亿人口,手牵着手,心连着心,与祖国共同迈向繁荣,人民强了,团结了,还怕国家不强,不团结吗?

有句话说得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自古以来,钓鱼山本来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一个小小的日本,想买我们的领土,不买就抢,全国与世界的人民,我相信,现在都看得清日本是一个怎样无耻、霸道的、小到用一百个日本,才低得中国的领土。

在这一点上,足够证明中国人民的团结,比团结,比人力我们样样赢你,小小的日本,你不要嚣张,最后的胜利是要靠民心所向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第四篇】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统一、团结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比如满族、回族、傣族、苗族、壮族、土家族……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暴乱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69 1321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