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自查报告(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2024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自查报告(最新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3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自查报告【第一篇】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对照《河北省气象局2020年度法治建设专项考核方案》要求,全面推进气象依法行政,认真履行依法行政管理职责,巩固深化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全力开展气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积极营造法治机关,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气象局,是以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等服务项目为主要工作的政府部门。

一是认真安排部署气象法治建设重点工作。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将气象法治建设工作纳入《石家庄市气象局2020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及考核指标与评分标准》;制定印发了《2020年中共石家庄市气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等法律知识学习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中;每季度通过党组会或办公会研究“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法治宣传等法治工作。

二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石家庄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纳入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第六个五年(2018~2022)立法规划预备项目。2020年修订完善了《石家庄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三是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积极推进气象标准学习宣传、应用工作及制修订工作。河北省地方标准《枣种植气象服务规范》(DB13/T5175-2020)于2020年4月25日实施;结合工作实际,细化了气象预报预测标准子体系,动态更新了年度“执行标准清单”并及时报送,各单位严格执行清单所列标准。

四是完善学法用法制度,开展普法宣传。制定了《石家庄市气象局2020年度学法教育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对民法典、网络安全法、宪法等法律法规知识进行了学习。积极参加民法典、宪法有奖知识答题活动,7-8月份组织全市66名执法人员参加公共法律知识培训考试,11月组织市局90余名气象干部职工开展宪法法律知识考试。充分利用电视、微博、微信等方式开展普法活动。通过每日播发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向社会公众进行宪法、民法典、气球施放、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灾害防御等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中,附加学习民法典、宪法等法律法规的网页链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安全生产月、法治宣传日等活动,制作气象法律法规宣传册、展牌和宣传品,开展气象普法宣传活动。

二、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依法开展行政许可。2020年度共收到2项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2项雷电防护装置竣工验收申请,均能在承诺时限内办结,未收到投诉;办结后及时通过省政务服务执法公示板块、石家庄市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系统进行公示。2020年度为收到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或者系留气球资质认定、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或者系留气球活动审批、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初审事项。认真落实气象领域“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向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传达《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气发〔2019〕103号)、《中国气象局关于取消15项部门规章设定的证明事项的公告》精神,在办理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单位资质认定时,严格实行全流程网上办理,不再要求提供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只需填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通过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单位资质认定后,取得的《升放气球资质证》有效期从3年延长到5年。。

二是依法履行行政执法检查职能。继续严格落实《石家庄市气象局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方案》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公开,对执法过程进行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前严格落实法制审核制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年初制定《石家庄市气象局2020年度“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并在计划时间段内对雷电防护、气象设施及探测环境、发布传播气象信息、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或者系留气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等事项进行了随机抽查,抽查结束后及时将检查结果通过省政务服务执法公示板块、石家庄市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系统进行公示。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检查过程中向监管单位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将执法工作经费纳入《石家庄市气象局气象防灾社会管理技术性服务费实施方案》,《石家庄市气象局用车管理制度》对行政执法检查用车提供了制度保障。2020年度执法检查过程中没有发现严重违法行为,因此没有立案及处罚。

三是完善行政执法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调整了石家庄市气象局依法行政、法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办事机构设在办公室,负责依法行政、行政许可、行政执法、法制审核等项具体工作;7-8月份组织全市66名执法人员参加公共法律知识培训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动态更新执法人员信息库,落实刘春梅、高连山两名工作人员为专职执法人员。11月组织市局90余名气象干部职工开展宪法法律知识考试。

四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双随机检查结束后,及时于7个工作日内将结果录入省政务服务执法公示板块、石家庄市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系统;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活动,5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安全执法检查;汛期开展气象设施及探测环境、气象信息发布传播执法检查;7月开展雷电防护安全执法检查活动,对26家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开展了现场检查;9月中下旬开展了施放气球安全专项巡查活动,对全市大型商场、超市等重点监管地点进行巡查。开展气象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完善《石家庄市气象局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8-9月联合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随机选取的石家庄市第五中学、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河北黑山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河北清凉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了气象灾害防御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本年度省局未向我局移交违法案件线索。

三、防雷减灾体制改革推进情况

一是落实防雷安全监管责任。将防雷管理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将防雷减灾纳入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防雷行政许可与检查技术委托服务费等列入市政府预算。更新完善防雷重点单位数据库,并及时在门户网站进行公示。

二是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委托河北省气象行政技术服务中心完成编制重点单位雷电灾害风险隐患排查与综合治理指南;对易燃易爆危化场所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检查活动,通过书面检查实现检查全覆盖,向94家防雷安全重点单位邮寄《关于开展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专项检查活动的通知》、防雷安全生产明白卡、《河北省防雷安全重点单位责任清单》等材料,要求各单位按要求做好相关防雷安全工作,并定期报送定期检测报告、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和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并收集整理了防雷安全重点单位报送的定期检测报告、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和雷电灾害应急预案等材料。

三是提升防雷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市县气象均安排专人负责每月及时登录全国防雷减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补充完善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信息,及时将行政监管结果录入系统。

四是做好雷电灾害信息统计工作。每月10日前及时组织全市填报雷电灾害信息统计系统。

四、影响指标

一是我局被评为2019年度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这是连续第七年被评为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二是徐州市防雷设施检测有限公司在防雷设施检测中弄虚作假案卷被评为优秀执法案卷。

五、气象法治建设工作中好的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好的做法:一是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各种宣传活动,积极参加“法律九进”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气象法律法规,指导有关单位完善制度措施,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是以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为统领,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开展气象灾害防御专项检查活动,检查气象灾害防御法律法规和制度措施落实情况,增强了督导检查力度,提升了检查效果。

存在的问题:一是没有明确的执法机构,气象行政管理人员不足。气象行政执法、气象行政监管、放管服改革和“双随机”抽查工作任务繁重,市内各区没有气象主管机构,气象行政监管难以实现全覆盖。二是依法行政能力和法律意识需要增强。需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专业执法人员,提高执法能力。

2023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自查报告【第二篇】

201X年在xx市气象局和xx县人民政府的共同领导下,我局在依法履行气象部门社会管理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监督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一年来我局推进法治建设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高度重视气象依法行政工作

(一)充分认识气象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

法治政府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事关气象更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事关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的全面履行,事关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气象改革。今年以来我局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xx-20xx年)》、《xx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xx-20xx年)》的文件精神,制定了专门的相关文件和措施,并将之纳入领导干部法治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逐步得以强化。

(二)加强法制培训提高气象依法行政能力

今年我局已将气象法治建设相关内容列入到党组的必学内容并举办了气象法制培训,聘请法律顾问和政府法制办专家开展法治培训活动,着力提升干部职工气象依法行政水平。

(三)以法律“六进”等方式推进气象法制文化活动的开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我局在单位宣传栏举办多期法制宣传专栏,同时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开展法律六进宣传活动,加强了对气象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营造与气象法治建设相适应的社会氛围。制定了《xx县气象局法律六进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不同类别气象法制宣传活动的侧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律“六进”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坚持每年利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纪念日在昌盛广场和小十字街等地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治观念,树立了宪法意识,同时对《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xx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了条文释义和精神宣传;二是开展了送气象法律法规下乡活动,利用开展“精准扶贫”等活动对气象信息员、村两委等进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培训。三是和社区等单位合作,开展了气象法律法规知识进社区活动,对社区居民进行气象法制宣传教育;四是积极联系中小学校,在开展科普教育的同时宣传气象法律法规;五是在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检查的同时,对相关企业和单位进行防雷安全法律法规宣传,促使企业和单位负责人更加重视加强防雷安全监管,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意识。

二、建立健全系列制度有力推进气象依法行政工作

(一)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为切实履行职能,提高依法行政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xx县气象局制定有《xx气象局行政议事规则》。规则明确了局领导的职责和职权、对会议制度进行了规范。局务会议是局领导传达文件、部署工作、各科室汇报上月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下月重点工作安排、讨论审定气象法规、规章和全局性重要事项的工作会议,每月定时召开、对应予公开的行政决策事项以会议纪要的方式及时下发公开。局长办公会议是局领导研究处理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共同商定和协调解决问题并作出有关决定的会议,不定期召开。

(二)规范性文件管理情况

按照《气象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23号令),开展了对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经过认真审查清理,目前xx气象局没有制定规范性文件,按政府法制办要求完成了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上报工作。

(三)加强标准制修订和实施应用

根据“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强化气象标准实施工作的通知”、“xx省气象局关于印发《xx省气象部门强化气象标准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局气象部门实际,制定《xx气象部门气象标准实施细则》,强化标准化管理,并按《实施细则》贯彻落实和检查督办,及时向主管部门上报检查报告,将标准化培训、宣贯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纳入相关科室台中心的年度目标考核。

(四)建立气象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行政执法全程记录日志管理制度,强化气象行政权力制约监督,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近些年来,我局建立有《xx气象局行政执法管理办法》、《xx气象局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xx气象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和《xx气象局行政审批窗口考核细则》等系列气象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制度文件。这些制度的执行力度逐渐加大并逐项落实。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思考

气象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气象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规范不完善、制度规划不到位,依法履职、依法依规依标准管理气象事务的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气象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等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一)着力构建保障气象改革发展的法律规范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立法先行和立改废释并举,加强建章立制,完善标准体系,强化规划执行,建立保障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的法律规范体系,促进现代气象业务信息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增强气象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制度规划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二)法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局与其他气象部门一样,现有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能力与全面履行政府管理职能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与其他部门相比,气象行政管理职能一直较弱,气象部门依法履职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对国家赋予气象部门的管理职能缺乏认真思考。随着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目标的提出,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和落实,气象部门法治意识得到强化势在必行。

(三)法治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局气象执法队伍基本由业务人员转岗而来,专业人员欠缺、年龄层次偏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加强学习与培训是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四)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我局依法行政的相关制度近年来得以建立并较为健全,但执行力度欠佳。尚须探索出从制度上墙的形式主义到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的现实主义的相关机制。

(五)社会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气象部门在社会管理职能履职过程中出现一定偏颇。我局应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的的新常态,彻底理顺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主体。应借助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XX,改变观念,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国家赋予气象部门的职责。同时应探索气象部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有效手段、强制力及权威性,获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增加社会认同感。

四、20xx年依法行政工作思路

按《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的意见》要求、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体要求和实现气象现代化的目标任务,立足加快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提高气象事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气象业务、服务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履行气象职责,依法管理气象事务,努力实现气象工作法治化,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深化气象改革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法治意识,积极履行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职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积极履行法律法规赋予气象部门的职责。

(二)提高法治水平,加大法治队伍的人力物力投入。通过加强人才队伍的教育与培训、加大对法治工作的经费保障和人员配置,进一步提高气象部门法治水平。

(三)加大落实各项制度的力度,进一步规范我局依法行政工作。

(四)加强法制宣传工作,营造学法用法社会氛围。增强社会公众学习、使用、遵守气象法律法规的意识,营造积极和谐的法治氛围。

2023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自查报告【第三篇】

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进行各项部署,按照依法行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推进法治政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体制机制,各项工作法治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年度重点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引领政治建设。坚持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和主要任务,坚定不移把法治政府建设加快向前推进。全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落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在党组统一领导下,计划和实施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任务,及时向党组报告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对行政审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进行答疑,牢固树立法治意识。

(二)组织宪法学习,加强依法行政。提升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组织政务办领导干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规章,并将宪法学习宣传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弘扬宪法精神,强化广大干部群众法治意识,推动宪法深入人心,自觉养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观念。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全面进行宪法学习,提高法律水平,丰富法律知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提高行政审批法治化水平。

(三)推进“政务服务”建设,打造窗口新气象。完成政务服务统一收件出件系统应用,县中心认领事项974项。完成大厅适应性改造,设置扩大24小时自助办理区,全面融合不动产登记、税务窗口,前移房产合同备案、权调等环节。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在镇乡街道落地,根据实际配备摄像头和扫码枪,应用宁波市证明(件)共享核验平台。以泗洲头镇为试点,创新村民事智慧办,打通村级办事最后一公里。完成分中心政务服务事项的初始化配置、人员权限开通、现有设备对接等,全县部门专业性办事大厅、公安基层站所全部启用政务服务智慧大厅工作平台,认领事项274项。

(四)加强“互联网+政务”融合,展现服务新业态。进一步扩大“异地通办”范围,公安户籍管理、社保医保服务、企业商事登记等100项事项实现三门湾区域“三地通办”。落实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最小颗粒化”认领工作,按照“八统一”要求维护完善办事指南信息要素。目前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率达%,全县政务服务事项按照“应进尽进”原则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理率100%,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99%以上“掌上”可办,民生事项100%“一证通办”。

(五)深化建设项目快速审批,狠抓项目加速度。推进简易低风险小型工程建设项目快速审批,调整中介技术审查时序、简化优化门牌编制、不动产登记、竣工测绘委托及市政公用配套管线接入等手续,普通仓库、厂房类项目承诺时限控制在15个工作日内(比市要求提早5日)。依托“1+6+X”会商会审机制,组建项目前期工作专班,编制项目落地四张清单。全年县代办中心帮助协调解决各类问题92个,镇(乡)街道、园区代办项目1420件次,试行模拟审查61项,承诺审批273项。推广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系统,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纳入平台统一监管,截至年底,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项目944个。

(六)落实“审批+交易”双领域监管,上牢行业严发条。实施《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中介机构“三色令”管理办法》,依托“宁波市网上中介超市”,对中介机构服务质量、执业规范、合法经营、依规收费、诚信履约等方面进行考评,发布审核公告1480条,共计触发“三色令”条款17条,其中扣分1条,蓝牌警告10条,黄牌警告6条。建立中介机构登记、回访制度,电话回访145个项目,满意度达99%。对评标委员会成员日常考核实行“一标一评”,每月报送《评标(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日常考评记录汇总表》。健全新一轮县综合评标专家象山后备库,设置9个行业26个专业,筛选入库125人。实施招标代理从业人员“红黑名单”管理,建立从业人员“红黑名单”库。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信用体系,配合县纪委制定完善《行贿惩戒制度实施办法》,出台《关于明确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运用的若干意见》《象山县公共资源交易发包单位工作人员不良行为管理制度》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发包单位负面清单制度》,建立约束发包行为的制约机制,实现各方主体信用建设全覆盖。

(七)优化公共资源“服务+管理”,构建交易新格局。试行“告知+承诺制”备案改革,完成68个项目告知承诺备案。实施“评定分离”,15个项目成功采取“评定分离”模式。实施容缺受理制,对缺少规划许可证、用地审批手续等资料的30个项目允许容缺受理并完成招投标工作。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并执行《宁波市工程建设项目投标资格审查办法和招标评标办法》及各行业招标文件《标准文本》。落实对部门、乡镇(街道)基层平台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考核制度,制定《部门考核细则》《乡镇(街道)考核细则》。强化小型工程微权力运行标准化建设,建立基层小型工程招投标标准化运行、监管机制,出台全县统一的《小型工程招标文件范本》、评标办法及操作流程图,推进小型工程交易公开透明。规范村级工程项目管理,实施村级工程项目审核报备制,建立村级工程项目库和村级工程项目勘察设计、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中介机构预选承包商库。

(八)落实违法行为治理,营造朗清营商环境。落实《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集中监管要求,9名人员取得行政执法证,与县委编办基本商定增加职能和人员编制。向县资规局、县财政局、县综合执法局、县国资管理中心等单位发商请函,建立其他领域交易共同监管机制,明确职责边界。加强宣贯工作和业务培训,组织开展《象山县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等新出台政策文件讲解2次,开展县小型平台和村级业务交流1次,培训涉及相关业务人员累计460余人次。建立招投标领域违法行为专项治理和扫黑除恶长效机制,严格按照《宁波市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工作方案》,落实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案件定期分析制度》,召开案件分析会3次。落实综合诚信数据库应用共享和联合惩戒,在招标文件公告设置公共资源交“黑名单”记录、行贿犯罪记录、失信被执行人记录限制投标条款。开展违规招投标专项治理,梳理和检查项目1127个。严厉打击串围标案件,对5家串围标企业进行查处,对3家企业进行立案。

(九)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推进我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省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对接,统一评价标准,融合评价渠道,实现对事项、机构、平台及工作人员的评价。推进市民服务大厅审批系统与省好差评系统的二期对接,录入大厅信息以实现二维码评价功能。制定《象山县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开展全县政务服务“好差评”线上线下全覆盖工作。行政审批中心办事大厅的所有窗口均配备评价器,方便群众进行线下评价;积极采用短信提醒和电话回访引导办事群众进行评价,接入一体化平台的所有部门及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好差评”线上评价范围,实现了PC端、移动端、二维码、大厅平板电脑、大厅其他终端、服务热线、短信好差评评价渠道全覆盖。

二、2021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安排

2021年,我办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改革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凝心聚力、干事担当,不打折扣抓好工作落实,为十四五规划顺利推进贡献应有力量。

(一)推进政务服务全域智治。深化政务服务建设,构建以县行政服务中心、镇乡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银行网点为辐射的政务服务全域智治体系,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域智办、易办和好办,打造城乡15分钟办事圈。推动建设向镇乡(街道)服务中心、金融网点延伸,实行政务服务县乡一体、无差别受理、全过程监管和闭环评价,实现就近可办、多点可办。推进村务事智慧办,通过应用微平台、自助终端设备、app、智慧大厅平台等,实现人社、医保、民政、残联等高频民生事项出门可办。

(二)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一件事”。梳理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12个招标环节和投标人8个投标环节,精简取消招标申请条件等相关材料,将登记、招标、投标、开评标、保证金缴退直至中标通知书发放等所有事项实现网上“不见面”办理,实现便利、高效服务和有效管理。

(三)推进“一事联办”领域全覆盖。深化全领域“一件事”发现机制作用,聚焦机关类、涉企类、便民类事项,覆盖行使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群众点菜”“数据配菜”“政府端菜”,实现办事需求与供给最优互动。不断发现群众烦心事,依托“e报通”推进更多事项跨部门跨层级实现“一事联办”。

(四)深化优化交易监管体系。进一步落实《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强化集中监管,建好建强执法队伍,出台《行政处罚内控管理规定》等行政执法相关内控和操作制度,加强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建设,出台《象山县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管理细则》。完善村级工程建设制度,探索更加适合村级工程建设的发包方式。深化应用评定分离和履约评价机制。深化招标备案“告知+承诺”制改革并扩展实施范围,同步加强备案后的监管力度。做好登记进场的交易项目见证服务,从项目登记开始直至中标结果确认,维护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交易数据真实性、交易现场规范性、交易行为合法性。

(五)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探索网上验收,采购人上传各环节项目执行完成情况,财政局全流程监管,突出采购人主体意识,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使验收更加公开、高效、透明,实现审批流程电子化。开发工程项目电子招投标和产权交易网络竞价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协调政府采购和土地矿产交易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实行公共资源交易档案电子化管理。

2023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自查报告【第四篇】

**年,我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黑河市政府法制办的支持、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委、省政府《黑龙江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0年)》(黑发〔**〕31号)中布置的工作任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按照《黑龙江省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办法》(黑办发〔**〕43号)以及《关于开展**年度省政府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工作的通知》(黑政法发〔**〕2号)要求,现将五大连池市法治政府建设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市多次组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小组,进行了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截至目前,政府及其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已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清零,全市无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政府及所属部门共取消行政权力114项,省政府要求削减1/3的目标提前完成。我市对应省级取消的行政权力已全部取消,省级下放到我市的行政权力已全部承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到位并有效实施,市政府各部门不存在“接不住”情况。

(二)严格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中介服务清单等制度。一是规范权力清单,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行政权力清单统一规范工作的通知》(黑政办发〔**〕16号)相关规定,于5月份印发了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行政权力清单统一规范工作的通知》,于10月底顺利完成了行政权力清单统一规范和调整责任清单工作,保留行政权力3346项;二是编制责任清单,共编制责任事项22538余项,对每一项依法保留的行政权力进行梳理,绘制了简洁高效,便于社会监督和纳入网上办理及监管的行政权力流程图向社会公布,严格按照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实施行政权力,并根据有关依据变化及工作实际,适时对流程图进行调整。三是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全市各部门共梳理出10项中介服务事项,转化1项,取消1项。全部通过黑龙江省行政权力信息管理平台向社会公布。四是调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初开始,我市对市直各类企业缴纳的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各项收费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对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认真的走访调研,经过调查核实,我市市直近年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取消、停征、减免各项收费政策,不存在收费项目名目混乱,收费标准不清等不合理、不合法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在清理规范基础上编制了保留我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和基金目录清单,并在政府网站上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市场监管。一是积极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黑政发〔**〕17号)文件要求,对企业工商登记做了认真清理,企业登记前置审批许可保留34大项,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55大项99小项改为工商登记后置许可审批,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全市统一实施“先照后证”登记。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工商登记前置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利用窗口电子触摸屏、登记提交规范、登记流程读本等,公示许可项目、许可程序等内容,增加登记注册工作的透明度。严格落实书面告知和书面承诺制度,保证登记和审批监管的有序衔接;二是推进“四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10月1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四证合一”登记制度。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在企业“四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再整合统计登记证,实行“四证合一”登记模式,统计登记证不再另行发放,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目前全市各级登记窗口正在有序开展换照工作。

(四)创新社会治理。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规定,修改完善了《五大连池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议事规则》等制度规定,逐级落实“平安五大连池”创建工作责任。着力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发布了《关于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二是全面落实我省社会应急管理相关办法,按照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黑政办综〔**〕18号)要求,制发了《五大连池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确定了规范应急值守、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加强演练宣教、健全工作机制等4大类13项重点工作,目前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五)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实施《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18年)》,发布了《五大连池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全面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在五大连池市政府网站环保局子站公开公示审批验收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按照省环保厅要求严控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保护开发力度,全市整体纳入大小兴安岭重要森林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位于全省前列。

二、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完善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参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规定》,制定完善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以及《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定》,把公众参与、民主协商、专家论证、专业机构测评、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政府制发文件、签署重要合同,作出其他重大决策事项,均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法制机构审查或审查不通过的事项不予研究制发。实行法律顾问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参与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提高了政府决策的法治化水平。

三、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依法履行行政执法职责。加大了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的整治力度。通过现场监督或者暗访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政务大厅及窗口单位在行政执法中存在的违法问题。将建立健全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的落实情况作为对实体政务服务大厅监督检查的重点。今年对接到的10余件次群众咨询、投诉、举报,无立案。

(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工作,下发了《五大连池市全面推行“两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将“双随机”改革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并多次下发文件,对“双随机”工作作出部署并汇总进展情况,指导各部门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等具体操作问题,同时加大督办和考核力度,将“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情况列入政府督办事项和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目标。目前,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均已建立了相关制度,并按照制度开展随机抽查工作,“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市级25个行政执法部门建立了“一单、两库、一细则”,共2955项抽查事项已全部纳入双随机抽查范围,市场主体监管执法事项和其他行政执法事项占比均达100%。

(三)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对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执法案卷评查、执法监督检查、巡查等执法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执法责任追究。经明察暗访,**年市本级无行政执法权直接或变相挂钩部门利益的情况发生,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无干扰行政执法的行为。

(四)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管理,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我市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行政执法主体暨行政执法人员清理工作的通知》,对市直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主体资格及执法人员资格进行了清理确认。对经市政府审议确认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35个市直行政执法主体向社会公布;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工作,对确认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纳入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对不合格的人员,或限期通过考试获得执法资格,或调离执法岗位。

(五)加强行政执法保障。认真落实《黑龙江省行政执法与监督条例》规定,将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四、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一)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完善各方面监督制度,确保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有效落实公开行政权力运行流程、防控廉政风险等要求,加强行政程序制度建设,严格规范作出各类行政行为的主体、权限、方式、步骤和时限,对违法行政行为严肃问责,增强行政问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大问责力度,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克服懒政、庸政、怠政,惩处失职、渎职。

(二)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执行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接受询问和质询制度。认真研究处理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有关审议意见,及时研究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向政协定期通报有关情况,为政协委员履职提供便利、创造条件。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制度,指导各部门明确应诉责任单位,形成了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的机制。发布了《五大连池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暂行规定》,落实了应诉负责人出庭制度。**年出庭应诉案件2件,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

(三)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监督制度。5月中旬,对辖区内所有道路检查站点进行了联合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执法人员人数不足、执法证件过期、文书填写不规范、执法信息记录不完整及证照信息、工作制度等未公开等问题作出了处理。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中随机抽调了18个部门的100宗行政执法案卷,对案卷中执法主体、违法行为、依据适用、执法程序、执法文书、执行情况等内容开展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被评查单位按期整改。

(四)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完善对行政机关违法行政行为投诉举报登记制度,畅通举报箱、电子信箱、热线电话等监督渠道,方便群众投诉举报、反映问题,依法及时调查处理违法行政行为。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监督作用,加强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互动,重视运用和规范网络监督。

(五)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一是开展**年部门预算和政府预算公开工作。按规定公开了收支报表、“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说明、公共财政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及《**年预算执行和**年预算草案》等材料信息;二是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政务公开信息化、集中化水平,解决环节多、时间长、随意性大、公开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参照《国务院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工作的通知》,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制、受理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审批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积极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

五、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一)完善并落实依法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从源头上防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群体性事件发生;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预警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坚持依法行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取得群众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年,我市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网络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重大事故。

(二)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依法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年,市本级共接待行政复议申请人36人次,经审查立案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件,依法作出行政复议决定3件。通过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畅通了复议渠道,提高了办案质量,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行政复议公信力显著增强。**年我市重点推进县级政府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按照《黑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落实相关工作,目前,我市已全面实行了行政复议权相对集中。按照省法制办的规范化建设要求,遵循“依法、高效、有序”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行政复议规范化制度,在原有听证、含议、回避、调解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了与司法、监察部门的案件移送、衔接制度,下发了《关于建立的通知》,对经行政复议机关责令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移送检察机关问责。市政府每年将行政复议经费列入政府预算,保障了经费需求。

(三)改革信访工作制度。信访事项依法按程序受理,规范初信初访和初次网上投诉事项的受理办理,做到受理办理全过程责任清晰、要求明确。严格执行诉访分离,推行依法逐级走访,积极引导群众逐级表达诉求。严格执行《信访条例》规定的信访程序,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照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580件人次。积极推进“互联网+信访”,搭建集投诉、办理、查询、跟踪、监督、评价等于一体的全国网上信访平台。全年共网上受理115件,同比增长1%;建立完善责任机制,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实施办法,研究制定实施细则。严格落实“谁制造问题、谁承担责任、谁受到追究”的问责机制,积极探索运用信访部门“三项建议”职责的方法,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

2023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自查报告【第五篇】

xxxx年是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xx县信访办公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统领,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七五”普法规划总体目标,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信访制度改革为主线,以建设“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为抓手,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分类处理信访问题,探索实践让群众“最多访一次”做法,大力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不断提升信访公信力和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结合我办工作实际,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根据我办领导班子工作实际,成立了县信访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提供保障。坚持法治政府建设同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安排,不定期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将依法行政相关法律政策的学习纳入我办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中,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努力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时刻做到依法行政。二是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入手,结合开展创建“人民满意窗口”和接待群众规范化建设活动,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依法行政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畅通群众投诉反映渠道。

(二)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一是按照构建“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总要求,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指示和要求,把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建设轨道。xxxx年至今,我办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xxxx余件,及时转送交办相关责任单位,已化解xxxx余件,其中重大矛盾纠纷xx件,群众满意率达xx以上%。二是优化传统信访途径,建立了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制定网上信访工作规则,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群众可以通过手机平台进行网上信访,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及时有效解决了群众合理诉求。三是建立“三跨三分离”问题协商制度,探索建立诉访分离协调工作机制,严格实行诉访分离。四是贯彻落实《xx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健全复查复核机制,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二、主要成效与创新亮点

(一)积极推广“信访+互联网”的工作模式。实行以人民为中心,引导群众多上网少走访,积极推广“信访+互联网”的工作模式,大力推进网上信访系统的建设应用,我县搭建了覆盖xx个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的网上信访受理平台体系,把信访办理工作置于公开监督之下,群众可以通过网上信访平台、直接投诉反映问题和查询评价办理结果,减少了由信访部门转交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办理时效,对群众评价不满意的信访事项,及时提醒、回访、督办、问责,推动信访问题及时有效解决。xxxx年以前,我县的网上信访量占比较低,到xxxx年达到了xx%以上,群众逐渐把传统走访变为网上信访,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工作目标。

(二)党政主要领导接访下访常态化。根据市信访办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县每年年初都制定全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通知,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轮流参与接访调度,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xxxx年至今,我县党政领导通过走访下访共计接待群众xxxx批xxxx人次,有效解决了一批疑难复杂案件,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三)大力开展信访积案攻坚活动,依法解决疑难问题。按照xx市信访局关于信访积案集中攻坚工作的具体要求,狠抓落实、整合力量、集中攻坚,xxxx年至xxxx年全部办结xx市交办的信访积案,办结率达xxx%,xxxx年市级交办x件,已成功化解x件。清仓见底案子有xx件,已化解xx件。我办主动作为,要求各镇(街道)和职能部门对本地县本领域长期积累、久拖不决的信访积案和突出信访问题集中进行排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化解时限,督促跟进化解工作,依法妥善解决一大批信访疑难案件。

(四)加强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依法办理初信初访。进一步加强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对全县各镇(街道)、各部门在转办、交办、受理、办理、答复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定期督查指导,及时查找问题,提出整改要求,上报全县信访事项规范化办理工作自查报告,进一步推动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有效减少因信访事项办理程序不规范引发的矛盾上行。

(五)持续推进诉访分离制度实行和访调对接工作,依法强化“法治信访”建设。全面落实诉讼与信访分离,严格规范信访工作程序,不属于信访部门受理的诉求,及时引导分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多措并举化解矛盾纠纷,及时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积极利用律师参与处理涉法涉诉接访处访工作。健全访调对接工作机制和平台,建立了“访调对接”工作联席会议和会商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研判预警制度,跟踪回访制度,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

(六)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主体作用,依法推进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按照xx市委提出的“一升一降”(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赴邕进京非正常上访大幅度下降)为目标,建立xx县信访突出问题接访工作平台,共搭建了农民工劳资纠纷、涉法涉诉、征地搬迁等信访突出问题接访平台,通过分类搭建接访平台,集中、公开接访,推动责任落实,实现公开预约接访和机动接访联席化、常态化。

(七)精心开展信访法制宣传,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表达诉求。制作宣传资料和宣传品分发至各镇(街道),做好法治信访宣传引导工作。在做好日常法制宣传的基础上,开展信访宣传活动,为群众答疑解惑,活动期间共发放各类宣传册xxxxx余份,接受群众咨询近xxxx人次。

(八)加大依法打击违法上访行为力度。坚持依法解决问题与依法处理违法行为相结合,按照会议和文件要求,对采取极端方式闹访、借上访之名煽动闹事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协助公安机关依法严肃处理。xxxx年至xxxx年,共依法打击违法上访xx批次xx人次,有效规范了信访行为,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我办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还不彻底,一部分信访问题都是因基层排查化解不到位导致上行;二是重点疑难信访案件化解成效还不明显,“案结事了”比例不高;三是群体性信访问题稳控难度大,责任部门和信访部门压力较大;四是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分流难度大,群众“信访不信法”现象依然突出。

四、下步主要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扎实抓好五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持续攻坚,加大突出问题解决力度。充分发挥信访联席会议统筹作用,深入推进信访矛盾“四项攻坚”、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特别是针对信访存量“清仓见底”专项工作,再强化再部署,全面落实属事属地责任,点对点推进攻坚,实打实解决难题,推动信访积案化解,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二是强化防范,抓实矛盾风险源头管控。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群众频次和力度。持续开展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行清单管理,严格对标对表、定期对账盘点、及时查漏补缺,逐件处理销号。坚决打好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攻坚战,推动涉民生重大决策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全覆盖。三是聚焦节点,确保重点时期稳定。落实好重要节点“战时”工作机制,坚持每日研判调度、交办督办、处置反馈等制度,坚决做到不稳定问题及线索“日清日结”。全力做好重要敏感时期信访服务保障工作。四是注重培养,全面提升干部水平。坚持“缺什么、训什么、练什么”,建立新任领导干部到信访办挂职锻炼制度,推行信访干部上派学习、交流任用、岗位练兵等机制,切实增强信访干部的群众工作本领、业务工作本领和担当作为本领。

69 1185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