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范例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范例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第一篇】

一、稳妥推进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绩溪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已于2017年12月经县委、政府研究出台,同时印发到各乡镇和县直单位。今年我社根据《绩溪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着手开展“三会”建设基础工作,完成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代表摸底统计工作,并进行理事会章程、大会议程等文件草拟工作,待市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召开后,启动此项工作。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一是广泛开展调研,谋划工作思路。今年来,我社根据出台的综合改革方案,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深入乡村开展调研,重点了解村级集体经济情况,产业发展态势及各村级发展意愿等,通过调研,我社决定先在寺后、高杨等五村以村社共建模式组建村级供销合作社,并指派专人指导,落实责任,目前各村在积极推进,待今年村级组织换届后申请登记注册。二是加强部门协调,推进基层社建设。我社积极与组织部、农委、市监局对接协调,探索村社共建模式,争取部门支持,不断推进工作。

三、“新网工程”建设情况。今年新增专业合作社2个,增加经营网点3个,有效拓展了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大指导服务力度,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组织申报“新网工程”项目,争取财政补贴资金55万元用于绩溪县黄高峰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100吨山茶油生产线项目建设和绩溪县临溪镇设施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设施果蔬基地项目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今年我社对社有资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利用法律手段对近几年房租拖欠进行清理,为防止社有资产流失。对部分资产水电线路进行改造,确保安全生产,降低资产经营成本。

五、着力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今年我社与省社基层网络建设投资公司对接合作,拟建绩溪县农产品物流中心和仓储冷链设施。目前就项目积极跟进。今年5月我社到黄山供销社学习考察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建设,向分管领导提交学习考察报告,积极与县农委、环保局协调对接,强力推广我县实施农药集中配送黄山模式,力争将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建设纳入(2018-2019)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项目。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和举措

一、强本固基,推进基层社建设。基层社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下半年,我社深入贯彻落实省社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意见,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强力推进村级供销合作社建设,完成村级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的登记注册工作。根据各地产业特点,指导村级合作社开展特色经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引导农民参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结合村级社建设,组建村级综合服务社,满足农民生产、生活、文化、卫生等需求。按照“五有”要求,克服困难,推动经营网点和服务平台的再建工作。年底前将推动政府出台发展基层社的实施意见,保障基层社建设顺利进行。

二、拓展服务,推动惠农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为农民提供服务,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今年我社将在山核桃种植产区,推行“保姆式”全托管和“菜单式”半托管服务,积极探索山林托管服务路子,逐步将村级基层社打造成为规模适度、半径适宜、功能完备的惠农服务综合体。

三、积极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民以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牵头领办农业合作社,围绕我县“12345”总体发展要求,探索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加工业。2018年供销社牵头新增2个专业合作社,同时要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社的发展思路,以突出产业、自办引领、股份加盟,基层社承办的模式探索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四、搭建供销平台,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持续与省供销社基层网络建设投资公司对接,共同新建我县农产品物流中心和仓储冷链设施,为我县优质农产品搭建产销对接服务平台。持续推进我县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建设,供销合作社将成为农药集中配送实施主体,进一步提高为农服务能力。

五、构建规范高效的双线运行体系。积极筹备“三会”制度建设,以“三会”体制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机关机构设置、职能配置。成立绩溪县供销社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加强社有资产管理,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保护社有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制。实行社企分开,双线运行模式。

2019年我社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推进综合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第二篇】

兖州区是古九州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交通便利,资源富集,素以“九省通衢、齐鲁咽喉”著称,面积535平方公里,人口万,辖6镇4街道办事处,共34个居委会,440个自然村。自2018年以来,兖州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按照“规划先行、示范带动、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和“一年集中突破打基础、两年扩片成带抓提升、三年全面铺开成样板”工作目标,以示范项目创建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推动全区乡村产业振兴在济宁“走在前、作示范”。2019年兖州区被中共济宁市委济宁市人民政府授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单项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将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全区“三重”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一线推进、工作落实上给予了重点支持和倾斜。

一是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实到位。结合机构改革,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主任的区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召开了区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全体会议,出台了委员会工作规则、工作细则,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先后多次听取乡村振兴、扶贫开发、美丽乡村等三农工作汇报,区委、区政府主要及分管领导先后多次视察三农工作、召开现场会,并作出批示,确保工作高效推进。各镇(街道)也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任主任的领导机构,完善“书记抓、抓书记”责任制,制定镇街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制度,领办党建突破项目,抓实“一把手”责任,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抓党建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

二是机构运行顺畅高效。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指挥,8位副县级领导任副指挥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抽调人员进行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具体负责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综合协调、督导调度等工作。成立了由1名区级领导任组长,2-5个部门为牵头单位的五个振兴工作专班,各专门成立办公室,负责具体业务指导、工作推进。10个镇街也参照区里做法,成立机构、配备专班,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全区上下隶属关系清晰、工作安排顺畅、任务落实得力。

三是制度保障强劲有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件精神,全区先后召开了农村工作、规划编制、示范项目现场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等会议,科学编制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兖州区关于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支持政策》印发《贯彻落实责任分工》的通知(济兖农委发〔2019〕5号)、《中共济宁区兖州区委 济宁区兖州区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济兖发﹝2020﹞1号)、《中共济宁区兖州区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和的通知》(济兖农委发﹝2020﹞1号),制定了推进农业农村优选发展、小城镇助推乡村振兴、开展示范创建、落实五大专班任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工作职责,狠抓工作落实。严格督考调度,将乡村振兴考核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制定出台了《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施细则》,推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见效。对重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逐个提升。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区领导每月定期到项目一线进行现场办公,问题在一线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落实,提升了工程效率和质量。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是“1+5+N+10”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兖州区科学编制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出台了《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施细则》,将乡村振兴纳入全区“三重”工作体系,构建形成区乡村振兴指挥部统筹谋划、五个专班协调推进、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区镇村联动推进的“1+5+N+10”工作格局,着力构建乡村振兴推进机制。坚持典型带动、先试先行,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全区有1个镇、5个村被认定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3个示范区被批准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2020年7月兖州区被纳入山东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区创建范围,5个村被纳入示范村创建范围。

二是市场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区注册农民合作社823家、家庭农场206家,发展50亩以上种粮大户746户。土地流转面积3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5%。发展壮大粮油加工、农机装备、肉鸭养殖、中草药种植“四大产业集群”,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形成了以百盛生物、益海嘉里、今麦郎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创建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3处、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2个。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三是“十百千”工程示范工程初现成效,探索了适应本地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工程,1个镇、5个村被认定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今年兖州区被列为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漕河镇管家口村党支部领办企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验做法得到省委副书记杨东奇批示和肯定。新兖镇牛楼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政府主导+公司运营+村民入股”模式,打造了牛楼小镇田园综合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1+N”示范模式,以新兖镇牛楼和小马青为中心的滨河示范区、以大安西垛村为中心的瓜蒌种植、以小孟镇梁家村为中心的中草药种植、以漕河镇管口村为中心的特色农业种植初具规模,均可带动周边3—4个村实现发展。

四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增收。探索形成资源有效利用型、发展物业经济(租赁)型、土地规模经营型、村党支部领办创办经济组织型、村企合作(联姻)型等九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19年所有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预计今年年底6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

五是五大振兴统筹发展,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培育乡村好青年省级2名、市级4名、区级40名,1人被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33个,市级“清洁村庄达到62个,林木覆盖率达到%。农村文化丰富多样,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打造了“蒲公英夜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多场次。着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新兖镇小马青村“积分制”经验做法上报中央农办。

三、下步工作重点

我们将以入选山东省第二批十百千示范区为契机,按照“一年集中突破打基础、两年扩片成带抓提升、三年全面铺开成样板”的发展目标,围绕“一环、两带、三组团”的发展框架(“一环”,即以济阳路、谷肖路、金谷路、南环城路为示范轴;“两带”,即泗河绿色发展带和洸府河生态休闲带;“三组团”,即以颜店镇、新驿镇为带动的苗木种植、林下经济、特色养殖组团,以小孟镇、漕河镇为带动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生产、深加工组团,以大安镇、新兖镇为代表的农工旅融合发展组团),以重点镇、特色镇、示范村为基础,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2019年-2021年),乡村振兴示范区初见成效,形成符合我区实际、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齐鲁样板。

——示范创建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巩固示范点建设成果,集中力量打造示范区。在巩固示范片点创建成果基础上,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着力在村庄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效果、特色文化挖掘、产业项目发展等方面进行打造,解决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巩固全区乡村振兴建设成果。到2021年,示范镇、示范区初见成效。突出集体经济增收、绿化提升、产业发展等四方面内容,形成符合我区实际、可复制、可借鉴的乡村振兴之路。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2020年,全区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建立起配套的规划发展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制度管理体系和考核监督体系。2021年,全区35%的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0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50家、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50户,培育示范主体10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处。

——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21年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到100%、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100%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100%以上、行政村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粪污无害化处置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农村清洁供暖。

——人才保障基础扎实。2020年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乡村人才,基本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到2022年,全区基本建立起机制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支撑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注入源头活水,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到2020年,五星级村党组织达到40%以上,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2021年达到50%以上。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实现全覆盖,村级自治组织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分工负责、团结协作、有序运行,积极发挥作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顺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步建立,运行规范。党建带群建、带社建工作推进有力,群团组织基层阵地更接地气、更加稳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不断壮大。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第三篇】

xx村位于xx市xx区xx街道南部,紧邻省道xxx线,距xx高速路口xx公里,距xx高铁xx北站xx米。全村共有xx户,xx口人,党员xx人,耕地面积xx亩。近年来,xx村在支部书记xx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统筹引领作用,以支部“1+3”为载体,积极借助财政奖补等惠农政策,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生态种养产业,村集体收入由无到有、由弱变强,xxxx年实现村集体收入xx万元,村民人均收入x万余元,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先后荣获xx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省美丽宜居村庄、xx省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单位、xx市蔬菜标准示范园、xx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支部引领作用

支部引领谋发展。xxxx年,该村在外优秀人才xx在群众推荐和党委邀请下,回乡代理村级事务。上任后,在镇村商议、群众同意的基础上,xx发挥自己从事蔬菜运输的优势,带领群众发展浅水藕种植致富增收。在党支部“一加三”引领下,该村申请发展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xx万元,先期建成xx亩“白莲藕种植试验田”,当年就实现亩均增收过万元。为实现规模效益,由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xxx余亩,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立体种养产业,逐步走上富民强村之路。

建强班子带队伍。xx村党支部发挥组织优势,村两委成员团结协作,村两委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分工机制,用现代理念规划村级发展。投资xxx万元建设了一处面向党员、面向群众的党群服务中心,为党员学习教育、谈心交流、服务群众搭建了一个综合性党建工作平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六讲”立村风、“六评”树正气、“六帮”解民忧、“六兴”乐民生活动,成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乡基层综合平台。建立“村干部—党员—农户”包联服务群众网格制度,每名村干部联系3-4名党员,并与所联系党员包联服务24户家庭,全面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同时,共产党员户亮身份、做承诺,实施党员干部街区负责制、党员责任田,发挥党员骨干带头示范作用,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提供全方位服务。

凝心聚力助增收。xx村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村民全部入股合作社,并建立了明确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流转土地保底增收、入股合作社收益分红、打工增收等方式,保障群众和村集体增收。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坚持产业带动,多措并举,实施扶贫济困,累计帮助本村贫困户6户10人脱贫,没有让一户群众掉队。同时,还认领帮扶了沙埠村、乔家村等周边村的4户贫困户,通过吸纳就业等方式帮扶直至脱贫。与此同时,该村按照强村带弱村的模式,帮助带动9个贫困村脱贫,与xx市贫困村相公庄街道腰庄村形成一对一帮扶,帮助发展菌菇种植产业,带动腰庄村脱贫致富。

二、聚力打造农业综合体,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xx村按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集果蔬种植、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高端特色的农业产业综合体,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壮大特色种植基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做大“一产”。开发整治xx干渠南北土地资源,打造贯穿园区的樱花大道;白莲藕基地发展鱼藕立体循环种养,果园基地发展野兔、金蝉、乌鸡等林下养殖经济,建立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建设现代化高标准大棚种植草莓、西红柿等无公害蔬菜瓜果,实现四季农业全覆盖。

拓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做强“二产”。建设白莲藕、苹果和核桃深加工基地,主要生产荷叶茶、藕粉、莲藕酒、果汁等农副产品,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经济效益。加强宣传推介,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建立农村淘宝店等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拓宽了营销网络。

依托一产二产,完善旅游功能,做优“三产”。结合高铁片区美丽乡村建设,投资400余万元,建设了春华秋实、紫藤花下、生态长廊、农村大舞台等特色景观带,进一步美化了村内环境;开发了荷花摄影、水上乐园、动物喂养和产品加工体验等旅游项目,成为集生态观光、旅游开发、特色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基地,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近50万元。

三、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助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xx村始终坚持人才先行战略,积极引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的优秀人才。

引导优秀人才回乡创业。xx回乡担任xx村支部书记,不到五年,带领群众建设白莲藕基地,发展果园立体种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农业综合体,由集体经济“空壳村”变为村强民富的“明星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从零猛增到53万元。在他的鼓舞下,xx村有5名在外人才先后回到村里加入创业队伍,并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引进外来人才合作创业。通过优秀人才培训,xx与“我爱我妻”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穆峰结识,凭借对市场的敏感,两人在xx村联合办起了“云耕心田”家庭农场,让城市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自己种植、采摘,体验农耕之乐,享受田间美味,既满足了市民的休闲体验需求,又提升了农村土地的利用价值,使xx的产业形态更加丰富。

积极培育本土人才。实施“四个一”计划,即:培养1名后备村官、1名致富带头人、1名实用人才、1名新型职业农民。借助党群服务中心,聘请专家对本村青年进行技能培训,共培育果树栽培、白莲藕种植、家禽饲养、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能手32人,为村级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xx村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坚决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说“不”,培育好乡风民约、家规家风等文化基因,开展“好公婆”、“ 好儿媳”、“ 星级文明户”、“ 四德榜”等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美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这些“凡人善举”的带动下,村民争当四德表率,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大提升、农村和谐文明程度大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提升,确保了乡村文明“六个一”示范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该村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的人越来越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文明乡风蔚然兴起。

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xx村投资100余万元,积极完善文化大院、健身广场、凉亭等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有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田园风貌的新型村落。以“生活富、庭院美、家风好”为主题开展“争创出彩人家、共建美丽乡村”活动,引导村民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庭院整治清理行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家“室有书香、院有花香、人有精气神、户户竞出彩”。

弘扬传统乡村文化。xx村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把乡愁旅游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打造荷香生态园和林下养殖经济基地,保留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与桃花山沃泰龙山瓷、华家红色记忆展馆和民俗文化展馆相结合,形成传统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和红色旅游组团发展,使周边群众和外来游客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五、秉承生态发展理念,建设美丽新农村

田园花草齐,白鹭东西飞,荷香池满溢,野兔丛间戏。xx村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振兴发展,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实施了村庄道路整修、污水管道铺设、排水沟整治、苗木花卉栽植;组织全村农户实施卫生厕所改造工程,不仅改善了群众生活质量,而且粪渣还能就近用于农业观光园,形成生态良性循环;在全区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建设垃圾分类房,大力倡导群众实施垃圾分类,有力促进了绿色、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今年,xx村以高铁片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为契机,围绕“春华秋实”这一主题,建设了生态长廊、平湖秋月、紫藤花下、乡村大舞台等具有乡土特色的代表性风景点,打造了以生态农场、莲藕种植、草莓采摘、户外拓展为亮点的特色农业观赏区、生态农业体验区,既满足了发展种养产业的需要,又彰显了鸡犬相闻的农家情趣,进一步提升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第四篇】

2019年以来,县人力社保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切实发挥人力社保职能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创业富村帮助农民增收创富。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就业惠村行动,借力三大平台促进就业助推“乡村振兴”。一是积极搭建人力资源交流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发挥基层服务平台作用,加强基层平台人员业务能力,促进充分就业。加大就业托底帮扶机制建设,积极开发村(社区)公益性岗位,大力开发便民服务、治安、保洁、治水、保绿等村级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和低收入农户就近就地就业。

(二)开展创业富村行动,实施“雁归”返乡创业引领计划。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人员到农村创业并带动就业。积极推进创业优惠政策落地,加快创业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电商精准服务活动。

(三)开展工匠兴村行动,大力培养技能人才。打造“乡土人才”培训培育机制。结合乡村特色产业和多元化经济发展实际,开发乡村振兴的创业培训项目和专项职业能力项目。继续深入实施培训“百千万”计划,充分发挥培训带动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加强劳务品牌建设,挖掘乡土人才,选拔培养一批技能精湛、素质优秀的“乡村工匠”,为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开展社保安民行动,积极落实社会保险扶贫政策。强化部门联动机制,简化参保手续。加强困难群体信息数据共享和比对工作,精确掌握本地区符合参保条件、应代缴的困难群体人数和人员名单,建立工作台账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征缴政策落实到位、到人,免除特困人员跑腿的麻烦。规范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保障农民工工伤待遇。进一步精简流程,统一办理参保和缴费登记手续。

69 7035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