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馆观后感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生命科学馆观后感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生命科学馆观后感1

清晨,我没有像往常一样需要妈妈督促我起床,就快速地整理好自己。因为今天是我成为城市晚报小记者的第一次活动——参观长春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馆。

走在宽敞的大学校园里,满载着好奇心,带着对知识的探索,我来到了生命科学馆。老师介绍说,生命科学馆里所有展示的标本,全部是真的人体标本和动物的器官。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由最开始的黄豆粒大小到形成婴儿,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孕育而成的。接下来我看到完整的人体骨骼标本,存放在医学器皿里各类器官,有心脏、肝、肾。还有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像活的一样。

参观后我们来到临床教学部,听老师讲如何保护牙齿和眼睛,如何洗手防止细菌繁殖,否则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因为我积极回答问题,还得到了两份奖品呢!

短短的参观和学习,让我了解到了很多人体的结构知识,更加知道为了健康如何保护自己,让我度过了非常有意义的一天。

生命科学馆观后感2

在教官的带领下,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踏入生命科学馆。即使前一刻我们还没从跑完步后激烈的节奏中缓过来,但当踏入生命科学馆的那一刻,我们稍不安分的心已经渐渐平静下来——也许是因为对未知事物的茫然,也许是馆内静穆的环境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或者是我们自然而然对生命、科学的敬畏之心使然。但不管如何,我们开始了一段段不一般的生命旅途。

生命是什么?美的定义是什么?起初,我对这些问题迷茫极了,如今找到了答案。

生命的起点

旅途第一站——胚胎标本展区。从一个小肉团到长着小尾巴的家伙,从还未完全分化的模样成长成一个皱巴巴依稀分得清眼睛鼻子嘴巴手趾的模样,我们无一感慨不已。如此生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谁也没有想到自己在母亲体内是这幅"丑萌"的模样。薄如纸翼的皮肤下,血管清晰可见,似乎在诠释着生命的萌动。然而并不是所有胎儿都健康生长,无脑儿、脊柱裂等畸胎类标本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脆弱。

生命的线条

如果不是这次参观,我难以想象全身的血管是如此在体内纵横交错排列的。活力的红与文静的蓝有序地"纠缠"在一起,分布在全身名处,粗细不一,错乱有致,让我们直观的了解了全身血管神经的结构和分布。

同时作为镇馆宝物之一的人体肌肉的展示,更是充分展现了人体线条的匀称和优美。这个男性的标本,向我们展示了全身肌肉的形态和结构,塑造了一个整体美观大方的形象,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运动的美感和美妙

生命与健康

参观几十个病理组织标本时,大家都带着怀着好奇而又害怕的目光,一边对一些癌变组织的形态感到好奇,一边又不忍不敢看。这些会让人感到不适的标本活生生地摆在自己面前,任谁也无法忽视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多么重要,确切地体会到了“生命诚可贵”。

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设施齐全,摆列井然有序,不同的展区拥有不同的颜色,而这些颜色是人赋予的对于它们的理解。不仅有真实的标本,还有领先的科技。各种电子显示屏随时放映相关的资料,触摸屏能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医学的魅力。这些设施带给了我们更真实、直观的体验,利于还是新生的我们理解。

这只是我所看的其中一部分,但每一部分都让我印象深刻。

不得不说,这是一场令人肃然起敬的视觉盛宴。回忆起我们一路走来的所观所感,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美妙,我想就算再过几个月,回想起来,心中依旧是无言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做到像讲解员学姐一样对馆内的每一样物体都了然于心,然后再又我们这一届讲给下一届听。这,也算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人的生命恰似一部小说,其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短长。大部分我们看到的在透明玻璃内的标本,都是一些特殊的人们捐赠而来,生有时而价无限。他们用生命致敬生命,平凡中见不凡。

生命科学馆观后感3

怀着好奇,带着憧憬,踏入神秘的生命科学馆。开始一段追寻生命之旅。

刚刚进入生命科学馆的第一展厅,就被墙壁上医学发展史吸引住了。那些为人类生命科学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注定为人类铭记,因为他们为了医学的不懈努力,才有我们今天的如此成就的现代医学,像一盏盏的明灯照亮了生命之路。随后,是一系列的胚胎标本,从受精卵开始,胚胎发育第一周,第一个月,三个月……一直到第十个月婴儿刚刚出生。不禁感叹生命起源发育的神奇与伟大。再往后是一些可怜的畸形婴儿标本,各种各样的畸形儿标本泡在溶液中,仿佛在控诉环境污染对人类的摧残。

胚胎标本厅之后是陈列人体各个器官的展厅。这是一个高新技术与解剖结合的展厅,虚拟的LED显示器以动画形式展示人体八大系统的活动,如食物的消化,血液流动等等。而实体的标本让我们对人体更加了解。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去掉了所有的肌肉,骨骼,内脏等多余组织,仅仅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的人体标本,让我对人体脉管系统有了进一步了解。

再往后是最壮观的人体冠状切片标本区,数十页薄薄的人体标本,从胸侧到背侧,清晰的展示出人体各个断层的器官,肌肉,组织,人体的复杂让我的心灵无比震撼。

生命科学馆观后感4

生命对于人类来说,是神秘的,敬畏的,不可捉摸的……我们从哪里来?要归于哪里去?植物、动物和我们有什么样的不同?又有什么样的联系?自古以来,带着这些疑问,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神秘的生命现象孜孜不倦的探索。生命为什么选择地球作为它唯一的家园,并在此生息繁衍进化;生命是否真如亚特兰蒂斯的传说中那样是起源于海洋;一颗休眠千年的种子缘何可以重新成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小小的细胞又怎样演变成复杂而有序的有机体?对万千生命现象的思考与探索贯穿人类五千年历史,成为人类认知世界中最富有魅力的部分。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东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自然中神奇的种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众说纷纭。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来,都没有成功。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与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种子一旦发芽,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成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总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往上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上其他东西无法比的。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啊!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命科学也逐渐演变成一种自然学科。它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予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却一无所知。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

每一次人类的进步,必将以科技的进步为前提。生命科学发展至今,走过了艰险的历程,攻克了很多的难题。科学进步的力量不仅在改变着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思考问题的方式。依据目前人类发展的基本状况,人与自然怎么相处成为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生命科学至今取得的成就,曾经被比喻成为是普罗米修斯带给人类的火种,它们让人类见证了科学带来的福祉,同样,生命科学也像是潘多拉的盒子,到底里面的罪恶会有多深,至今无法预料,特别是生物技术的运用,虽然有了一个清楚的开端,但却没有一个清楚的结尾。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演进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处在不停的演变中。这种关系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阶段,即原始的农耕文明阶段,人与大自然是相对亲近的,人类从属于自然;第二阶段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天人相分并对立”阶段,即近代工业文明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奴关系”。这一阶段以人类大规模地征服、改造和利用自然为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日渐走向疏离;第三阶段是人与自然重新走向和谐的新“天人合一”阶段,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一阶段呈现出人对自然关系的新认识和某种程度的复归。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

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但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在我们经历了禽流感、非典、海啸、地震等天灾之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如果说“禽流感”、“非典”等是自然对人类微观方式的警告,那么“海啸”、“地震”、“沙尘暴”等则是自然对人类宏观方式的警告,这些天灾都可能毁灭人类。人类的科技发现、发明与发展,可能会降低天灾带来的危害,但不能根本消除这种灾害。人们渐渐从噩梦中觉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在我们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但是人类绝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依靠科学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69 818522
");